对韩民族主义事件中的文化误读现象思考——基于“韩国端午申遗”和“韩国暖炕申遗”事件的个案分析
本文关键词:对韩民族主义事件中的文化误读现象思考——基于“韩国端午申遗”和“韩国暖炕申遗”事件的个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韩国 民族主义 文化误读 端午申遗 暖炕申遗
【摘要】:传媒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韩国被中国媒体频频报道"申遗"事件,引发了中国民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笔者发现,这些"申遗"事件有部分是因中国媒体对他国信息误读所致。本文以"韩国端午申遗"和"韩国暖炕申遗"两事件为例,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分析其中的文化误读现象。笔者认为,引发这两次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媒体在对韩国信息进行解读时,产生了无意识的文化误读。受众在解读作者重新编码后的信息时带进了个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最终引起受众在行为上的反应。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韩国 民族主义 文化误读 端午申遗 暖炕申遗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传播特征与影响”(项目批准号:SC13B05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31.26;D731.26
【正文快照】: -引言中国与韩国一衣带水,两国在文化上同属儒家文化圈,自古以来关系密切,形成了数千 年的文化交流史。但是近年来,中国民众的“反韩”和“厌韩”情绪明显,舆论场中充斥着大量民族主义情绪激烈的话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不一而足,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在于文化上的因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从辉;;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传播理论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郑碧强;;城市女性白领整容时尚消费的社会学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罗阳富;;试析媒介的教育功能与农村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杨潇;;天使之吻,还是魔鬼之恋?——对“人造美女”的文化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王海;;20世纪上半叶西方政治家的宣传技巧考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童兵;;试论休闲需求和媒介的休闲功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郝家林;;传播学的概念、视野与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周立春;;浅析我国电视节目的媒介生态[J];编辑学刊;2012年04期
9 庄永志;;《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有关艾滋病报道的发展变化[J];中国编辑;2008年01期
10 聂震宁;;有声有色的书业传奇——读《黄金时代:美国书业风云录》有感[J];中国编辑;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兵;;休闲消费与媒介功能的调适——兼议后工业社会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俞虹;;电视传播与人类文明共享意义场的建构[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吴三军;;化解西方媒体误读,重塑北京国际形象[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王振铎;何晓林;;时代呼唤生态出版[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仇学英;;农民发展创新的传播原动力——贵阳市乌当区用科技文化传播引导农民政治参与实现农户和农村社区变迁的分析框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张殿元;;传媒内容的嬗变:作为影响机制的广告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7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李游;;网络环境下博客的传播学特性[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高红波;;口碑营销:传媒舆论经济生成的一种诠释[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爱晖;万兴伟;;国家形象构建视域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与新闻体制机制创新——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s,
本文编号:575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575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