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朝鲜两国领导人更替方式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国、朝鲜两国领导人更替方式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作为东北亚重要的地区之一,朝鲜半岛的政治动态一直牵动着全世界的敏感神经。朝韩两国的最高领导人,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是国家发展道路的领路人,因此,两国领导人的每一次更替,都备受世人瞩目。但是,作为同一民族的朝韩两国,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领导人更替方式,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同,这是令许多人好奇和不解的问题,也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韩国的领导人更替已经走上了民主选举的道路,还产生了东北亚的第一位女性总统。但是,韩国实现民主并不是一帆风顺,从最初的独裁、军事政变,到今天的民主选举,韩国也走过了曲折的路程;而朝鲜,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却刚刚完成三代世袭,其领导人更替方式至今还未改变,依旧在封闭中前行。有人说,是韩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韩国的民主选举,朝鲜的封闭政策,维系了世袭的统治。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国际的大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分子一同推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两国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因素,从而揭示影响两国领导人更替方式的因素,并对两国领导人更替方式的未来趋势作出预测。
【关键词】:朝鲜半岛 民主选举 世袭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731.26;D731.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13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7-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三) 领导人更替的概念界定10-11
- (四) 研究方法11-13
- 一、二战以来韩、朝两国领导人更替概况13-32
- (一) 朝鲜半岛历史概况13-14
- (二) 韩国领导人更替的历史脉络与基本特点14-21
- (三) 朝鲜领导人更替的历史脉络及基本特点21-27
- (四) 韩国、朝鲜领导人更替方式的共性及差异分析27-32
- 二、影响韩、朝两国领导人更替方式的因素分析32-41
- (一) 影响两国领导人更替方式共性因素的分析32-35
- (二) 影响两国领导人更替的差异性因素分析35-41
- 三、韩国、朝鲜领导人更替方式的走向与趋势41-44
- (一) 韩国领导人更替方式的走向和趋势分析41-42
- (二) 朝鲜领导人更替方式的走向和趋势分析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磊;于春江;;近年来国内清末新政研究概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彭宇;;行政绩效管理的实用主义倾向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石国亮;;论政党价值观的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赵志刚;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宣扬;李乐;;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坚持党的建设与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刘洪玲;;困境与出路:新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宣丹妮;;民企与政府关系扭曲诱因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10 关海宽;闫丽娟;;农村教育对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影响地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6 邓文;雷震与战后台湾社会运动[D];武汉大学;2010年
7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阮思宇;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郑义炜;日本国家主义对外扩张战略中的朝鲜半岛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16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616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