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救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2:26
本文关键词: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救助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相关英文资料,结合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救助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本文将着重探讨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贫困问题,政府和民间组织在面对贫困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社会救助的实施效果以及社会救助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分为五部分: 首先是导论部分。说明了本文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概括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在此领域的研究状况,指出国内外学者对此时期社会救助的研究过于单一,往往把民间社会救助和政府社会救助割裂开来,没有从整体上去研究社会救助。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 第一章介绍了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社会救助情况。首先,阐述传统社会救助思想的历史渊源,包括古罗马时期的公益观念、中世纪基督教的博爱与慈善观以及中世纪英国村庄社区的互助观念,说明英国社会救助的历史延续性。其次,阐述此时社会救助的实施过程及措施,重点阐述1601年伊利莎白颁布的《济贫法》,它是英国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强调《济贫法》实施的措施以及作用。 第二章阐述了英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及其带来的社会救助问题。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工业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增加,传统社区功能被弱化;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恶化;童工和妇女的生存状况恶化。这些问题的出现,亟需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第三章阐述工业革命时期社会救助的思想及实践。其中社会救助(包括民间救助和政府救助)的实践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在自由主义的社会思潮、功利主义的社会思潮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认识到,贫困更多是社会原因造成的,社会有责任为需要救济的人们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文章从社会福音运动、慈善组织活动以及开明工厂主和进步人士的救助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这一时期民间社会救助的实施的情况。这一系列的民间救助行为,不仅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也促使英国政府逐步改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治政策,转而重视贫困问题。例如,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改变过去以院外救济为主的政策,而变为以院内救济为主,对救济资格严格审查,实施普遍救济的原则,扩大了社会救济的范围。 第四章阐述社会救助的主要特点及历史意义。从社会救助的历史延续性,慈善救助为主体,国家调控力度增强,社会救助的普遍性等方面展现其特点。社会救助对市场经济有“减震器”的作用;英国社会救济立法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具有世界意义;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体现了人的生存权该受保护。 小结部分通过对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救助的分析指出:以人为本、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带有普世性的原则和规律。了解这一时期英国救助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的社会救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工业革命 社会救助 社会思潮 以人为本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561.43;D756.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导论11-18
- 一、学术史11-17
-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11-12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12-16
- (三)文章重点、难点及创新点16-17
- 二、名词界定17-18
- 第一章 工业革命前的社会救助18-29
- 一、传统社会救助思想的历史渊源18-22
-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公益观念18-19
- (二)中世纪基督教的博爱与慈善观19-20
- (三)中世纪英国村庄社区的互助观念20-21
-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乌托邦思想21-22
- 二、工业革命前的社会救助实施进程22-29
- (一)济贫法产生之前早期的救助方式22-25
- (二)济贫法颁布到工业革命前的救助方式25-29
- 第二章 工业革命的工业化、城市化及其带来的社会救助问题29-37
- 一、工业化 、城市化的发展29-30
- 二、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救助问题30-37
- (一)城市人口剧增,传统社区功能被弱化30-31
- (二)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恶化31-32
- (三)童工与妇女的生存状况恶化32-33
- (四)贫困问题更加凸显33-37
- 第三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救助思想及实践37-63
- 一、社会思潮的变化引起社会救助观念的变化37-40
- (一)自由主义的社会思潮37
- (二)功利主义的社会思潮37-38
-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潮38-39
- (四)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文学家的积极影响39-40
- 二、民间社会救助的实施情况40-53
- (一)社会福音运动41-44
- (二)慈善组织活动44-50
- (三)开明工厂主和进步人士的救助50-53
- 三、政府的社会救助53-63
- (一)新济贫法的颁布53-60
- (二)公共卫生法60-63
- 第四章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救助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63-69
- 一、社会救助的主要特点63-66
- (一)历史延续性63
- (二)慈善救助为主体,国家调控力度增强63-64
- (三)加强社会救助的普遍性64-65
- (四)转变救助思想,以贫困救济为主65-66
- 二、社会救助的历史意义66-69
- 小结69-73
- 参考文献73-78
- 后记78-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燕;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伦敦的社会治安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9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61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