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邦级区划变动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12 15:09
本文关键词:印度邦级区划变动探析
【摘要】:邦,是印度独立后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独立以来,印度的邦级区划经历了频繁的变动,民族凝聚力微弱、地方民族主义势力较强、近代以来的教派政治和独立后独特的政治体制是其主要的原因。在频繁的变动中,语言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依据,独立初期的变动也基本上围绕语言展开。随着形势的变化,民族、部族、宗教、种姓、政党等因素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使自己的区域单独建邦,地方势力展开了持续不断的斗争,纠结民众和平示威和联系国外武装斗争是其常用的手段。要求得到满足的地方或组织,与中央妥协,然后开始千方百计的维护邦内的稳定,压制单独建邦的运动;没得到满足的则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于地方建邦的政治诉求,印度国家层面的政治精英的态度,经历了从积极提倡,到拖延拒绝,再到被迫接受和加以利用的过程,贯穿考量建邦与否始终的核心,是中央与地方权利的分配、国家统一与地方的民族分离。软硬兼施——和平谈判和武装镇压,是中央对待地方独立建邦的常用措施。 通过中央与地方的反复较量,印度政府最终对邦级区划进行了一次次的变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方民族主义势力,但国家整体保持了统一,民族、部族、宗教、种姓等多样性的社会特点得到了保护,对印度现代社会的发展起来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原有的许多问题在多样性得到保护的同时遗留下来,通过邦级区划变动来解决所有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的希望并没有完全实现。 独立以来,虽然印度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初邦级变动的推动因素如民族凝聚力微弱和地方民族主义强大等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印度目前的建邦运动依然此起彼伏。只要建邦的因素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未来的印度社会,建邦运动就不可能消失。印度邦级区划变动的步伐就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关键词】:印度 邦级区划 变动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73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13
- 一 邦级区划变动8-9
- 二 选题缘由及意义9
- 三 文献综述9-11
-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11
- 五 创新点、重点、难点11-12
- 六 研究方法12-13
- 第一章 国家整合与邦级区划变动13-18
- 第一节 土邦合并13-15
- 第二节 共和国初期邦级区划15
- 第三节 邦级区划变动概览15-17
- 本章小结17-18
- 第二章 邦级区划变动的原因18-32
- 第一节 微弱的民族凝聚力18-24
- 一 独立初期的分裂危险18
- 二 形成中的"民族"18-23
- 三 国际形势的影响23-24
- 第二节 强大的地方民族主义24-29
- 一 民族运动的典型——锡克人的分离与自治运动24-27
- 二 部族问题的典型——印度东北部的部族运动27-29
- 第三节 教派政治的推动29-31
- 一 宗教土壤中诞生的政党29-30
- 二 政党教派化30-31
- 第四节 独特的联邦体制31
-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邦级区划变动的具体演变32-44
- 第一节 邦级区划变动的开端32-34
- 第二节 邦级区划变动的典型34-43
- 一 孟买邦的改组34-35
- 二 旁遮普邦的分裂35-38
- 三 东北地区五邦的建立38-42
- 四 2000年三邦的建立42
- 五 目前的建邦运动——特伦甘纳地区的抗争42-43
-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国家统一与建邦运动的博弈44-48
- 第一节 国大党的承诺44-45
- 第二节 拒绝——承认——实施45-47
- 本章小结47-48
- 第五章 邦级变动的影响与前景48-56
- 第一节 邦级区划变动的影响48-49
- 一 经济影响48
- 二 政治及社会影响48-49
- 第二节 邦级区划变动的前景—分离仍将继续49-55
- 一 经济因素49
- 二 政治和社会因素49-55
- 本章小结55-56
- 结语56-57
- 主要参考文献57-60
- 鸣谢6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郝时远;;印度构建国家民族的“经验”不值得中国学习——续评“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国际经验教训”说[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662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66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