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对外政策走向评析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对外政策走向评析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政策 务实主义 李光耀 吴作栋 内政外交 地缘政治环境 中国实力 国际责任 地区事务 外逃贪官
【摘要】:正新加坡长期以来奉行务实主义的对外政策,在依赖其认为是"善意的强权"——美国提供军事保护的同时,谋求大国平衡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新加坡内政外交已经制度化,自1990年吴作栋出任总理以来,该国就开始向后李光耀时代过渡,因而其政策具有连贯性和稳定性,新加坡国父李光耀逝世也不会对新加坡对外政策和中新关系带来大的冲击。依赖"善意的强权"提供军事保护作为身处恶劣环境的弱小岛国,新加坡为了生存,选择背靠大树,依
【作者单位】: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关键词】: 对外政策;务实主义;李光耀;吴作栋;内政外交;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实力;国际责任;地区事务;外逃贪官;
【分类号】:D733.9
【正文快照】: 新加坡长期以来奉行务实主义的对外政策,在依赖其认为是“善意的强权”——美国提供军事保护的同时,谋求大国平衡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新加坡内政外交已经制度化,自1990年吴作栋出任总理以来,该国就开始向后李光耀时代过渡,因而其政策具有连贯性和稳定性,新加坡国父李光耀逝世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智琴,刘怀斌;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体系对俄国对外政策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2年04期
2 许志新;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教训[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2期
3 吴晓奎;试论两战之间的英、法对外政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4 达图·阿卜杜勒·马吉德 ,张洁;中马关系与马来西亚的对外政策[J];当代亚太;2003年09期
5 林利民;从和平统一观看十六大报告对外政策的调整[J];国际政治研究;2003年01期
6 王海霞;浅析二战后中等力量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加拿大外交为个案的考察[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陈小沁;试析利益集团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基本走向的影响[J];教学与研究;2004年03期
8 李长久;;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J];中外企业家;2006年02期
9 张传鹤;;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对外政策[J];东南亚;2006年03期
10 刘建飞;;欧盟对外政策中的民主因素[J];新远见;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鲁江;;浅析政治文化与中国的对外政策[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姜凌;;21世纪初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调整[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尼;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为国家优化对外政策出谋划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彭姝yN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法国对外政策要重视文化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汪嘉波;乌危机转变俄对外政策(下)[N];光明日报;2014年
4 李金霞;如何看安倍的对外政策[N];学习时报;2013年
5 记者 韦政强;俄外长谈对外政策新构想[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汪嘉波;乌危机转变俄对外政策(上)[N];光明日报;2014年
7 米哈伊尔·马莫诺夫 俄罗斯《独立报》撰稿人;俄媒:中国外交方式发生改变[N];国防时报;2010年
8 史宏飞;冷战中的第三种选择[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记者 陈晓晨 许钊颖;后本·拉丹时代美国反恐和对外政策[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10 冯武勇;拜登:对外政策“将彻底改变”[N];中国国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玉军;当代俄罗斯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01年
2 潘亚玲;“9·11”后的美国爱国主义与对外政策[D];复旦大学;2007年
3 赵银亮;东南亚区域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庞文;非主导国对外政策的依附性与自主性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2 邱洁;欧盟对外政策一体化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3 鲁传颖;革新开放和越南对外政策转型[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9年
4 舒菲;美国网络权力及其在对外政策中的运用[D];南京大学;2013年
5 金胜范;冷战时代朝鲜对外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6 张欣;俄罗斯政治文化与其对外政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7 周柏玲;冷战后美国新干涉主义理论和外交政策走向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授宾;苏联解体的外交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9 张潞璐;欧盟对俄政策的文化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10 张鹏;从东帝汶问题的历史演变看澳大利亚的“南太平洋主义”[D];外交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665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665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