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军国主义倾向及其原因
发布时间:2017-08-20 09:30
本文关键词:论日本军国主义倾向及其原因
【摘要】:20世纪是人类多灾多难的世纪,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灾难使人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然而,在人类反思历史,追求和平的同时,日本右翼势力却逆时代潮流而动,不时奏响同世界和平不协调的音符。二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活动更加猖獗,不断制造否认、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在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及修改宪法问题上大造声势,这些都表明了日本右翼分子如果在日本得势,日本极易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本文将从战后日本出现军国主义倾向着笔,探究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倾向存在的原因,这对于人们认识和遏制军国主义抬头、维护世界和平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一、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表现 这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现实表现及日本政界、民间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态度。二战结束后,虽然民主宪政是日本政治的主要潮流,但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仍然存在,这些势力通过日本右翼分子的活动表现出来,如不断否认和美化日本的侵略战争,肆意篡改日本教科书,政府官员不断参拜靖国神社,敌视并力图突破和平宪法。日本虽然是民主宪政政治,但日本政府对日本右翼势力的纵容使右翼活动猖獗,这对日本国内民主政治是极大的危害与阻碍。在日本民间,虽然人们的民主意识增强,但是,由于右翼势力的舆论误导及大量战争遗属的存在,使日本相当数量的民众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倾向存在的原因 (一) 历史根源。日本军国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又有日本近代的侵略扩张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形成了日本的皇国战略思维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丰臣秀吉、吉田松阴、山县有朋、田中义一等人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社会根源。这一部分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首先,神道教与天皇制的结合使日本军国主义制度化。一种鼓吹民族优越论的宗教与封建的独裁制度的结合必然使这一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其次,武士道精神的畸形发展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形 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以武士道精神培训的日本军队成为一支没有人性的残暴的军队,它 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进行侵略扩张的工具。再次,日本近代化的成功使日本经济实力和 军事实力大为增强,这成为日本奉行军国主义政策的物质基础。 (三)地理文化因素。这一部分从日本民族的特性、文化、地理、社会意识等多方 面阐述日本军国主义形成的民族文化底蕴。日本民族有着唯我独尊的特征及日本中心论 的观念,加上日本狭小的生存环境使日本民族形成一种狂妄自大的特质。这种狂妄自大 与民族主义的结合使其极易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四)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对军国主义清算不彻底是日本出现军国主义倾向的直接原 因。这一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军国主义清算不彻底, 直接影响着战后日本的走向;二是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后的大国意识膨胀,再加上战后日 本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并被日本右翼势力利用,,日本民主宪政中民主力量薄弱,成为战后 日本军国主义倾向时有表现的重要原因。 三.、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危险性 首先,历史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从明治维新直到二战结束,整整八十年间, 日本穷兵默武、杀伐征战,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侵略扩张的步伐。日本近代史是一部日本 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军国主义不仅使日本走向衰落,带给 日本人民无尽的灾难,而且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和痛苦的回忆。第二,日本军 国主义倾向的现实危险性。日本不断出现否认、美化侵略战争,右翼势力猖撅,民族主 义情绪发展,和平正义人士受到打击,严重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第三,中国及 亚太国家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警惕。中国是受日本军国主义危害最大的国家,近年来,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对于日本军国主义是一个有力的制约。中国 一直坚持在正确处理历史问题、台湾问题等问题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的中日关系。亚 太国家一直密切关注日本政治走向,对其军国主义倾向十分警惕。
【关键词】:日本 军国主义倾向 原因 危险胜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731.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引言9-10
- 正文10
- 一、 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现实表现10-18
- (一) 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种种表现10-15
- (二) 日本政界对军国主义倾向的态度15-17
- (三) 日本民间对军国主义倾向的态度17-18
- 二、 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倾向存在的原因18-31
- (一) 历史根源18-20
- (二) 社会根源20-24
- (三) 地理文化因素24-28
- (四) 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对军国主义清算不彻底是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直接原因28-31
- 三、 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危险性31-40
- (一) 历史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31-33
- (二) 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现实危险性33
- (三) 中国及亚太国家对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警惕33-40
- 注释40-43
- 参考文献43-45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5-46
- 后记4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露;战争推动下的日本经济现代化(1868-1918)[D];郑州大学;2011年
2 朱帅;加藤弘之国家主义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5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0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