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异族通婚是否会导致美国犹太民族消亡?

发布时间:2017-08-24 09:35

  本文关键词:异族通婚是否会导致美国犹太民族消亡?


  更多相关文章: 异族通婚 美国犹太社团 消失 开封


【摘要】:随着世界不同民族间日益密切的交往,跨越民族和宗教界限的情感甚至婚姻变得越来越平凡。对于流散世界的犹太人来说,我们同样也可以在其漫长曲折的历史中或多或少地发现犹太人在世界不同地域与异族通婚的发生。 然而,从20世纪下半期开始,由于美国社会的开放性以及其他种种原因,美国犹太人异族通婚的比率变得越来越高。部分犹太学者因此十分担心异族通婚会导致美国犹太民族在美国消失。 对于这种观点,,本文作者予以否定。通过对美国犹太人异族通婚特点的研究,作者发现通婚夫妇中的改宗者,边缘群体的桥梁作用,非犹太族裔人员的犹太自我身份认同以及犹太改革派的宣传活动都对消除异族通婚给美国犹太民族所带来的问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些因素同样也强有力地维持着犹太民族在美国的继承和发展。与此同时,本文还特别通过对美国犹太群体和中国开封犹太群体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后者湮灭原因的研究,以此更有力地支持本文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异族通婚 美国犹太社团 消失 开封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D77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Acknowledgements6-9
  • Introduction9-13
  • Chapter One Background of Intermarriage and Jewish Intermarriage in America13-26
  • 1.1 Background about Traitional Jewish Marriage14-18
  • 1.1.1 Definition of Intermarriage14
  • 1.1.2 The Forbiddance of Intermarriage According to ‘Torah” and “Talmud”14-16
  • 1.1.3 Positive Examples of Intermarriage in the Bible16-17
  • 1.1.4 Intermarriage in Jewish History17-18
  • 1.2 Jewish Intermarriage in America and Its Development18-23
  • 1.2.1 The Development of Jewish Intermarriage Before 196019
  • 1.2.2 Jewish Intermarriage After 1960 and Its Current Condition19-20
  • 1.2.3 Intermarriage—An Irresistible Trend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Development20-23
  • 1.3 Different Responses on Intermarriage of American Jewish community23-26
  • 1.3.1 The Pessimistic: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American Jewish community23-24
  • 1.3.2 The Optimistic: the Transformation and Even Revitalization of the American Jewish community24-25
  • 1.3.3 My Views on American Jewish Intermarriage25-26
  • Chapter Two The Reasons Why It Can Survive26-49
  • 2.1 Conversionary Marriage—A Big Plus for Jews26-30
  • 2.1.1 Highlighted Conversionary Marriag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27-28
  • 2.1.2 Three Types of Converts28-29
  • a. The Activist Convert28
  • b. The Accommodating Convert28-29
  • c. The Ambivalent Convert29
  • 2.1.3 The Number of Converts and Their Closeness to the Community29-30
  • 2.2 A Model of Concentric Circle—the Hard Core and the Peripherals30-35
  • 2.2.1 The Anxiety about the Pollution of Jewish Gene Pool30-31
  • 2.2.2 The Hard Core and the Peripherals, Number and Quality31-33
  • 2.2.3 The “Bridge” Functions of The Peripherals33-35
  • 2.3 Blood Is Not What Counts—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for Self-Identification35-42
  • 2.3.1 Change of the Demarcation of Jewish Identity36-37
  • 2.3.2 Jewishness in the Identity37-39
  • 2.3.3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for Children of Intermarriage39-40
  • 2.3.4 Two Keys to Jewishness: Family and School Education40-42
  • a. Family40-41
  • b. School Education41-42
  • 2.4 The Outreach Campaign42-49
  • 2.4.1 The Origins of Outreach43-44
  • 2.4.2 Subsequent Efforts to Wrestle with the Intermarriage Dilemma44-45
  • 2.4.3 Major Programs and Achievements of Outreach45-49
  • a. Responding to Internal Migration45-46
  • b. Increasing Racial Diversity in the Reform Synagogue46-47
  • c. Rabbinic Officiation at Intermarriage Ceremonies47-49
  •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Inmarriage or Perish ? : A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Kaifeng Jewish Communities49-62
  • 3.1 Characteristics in Common50-54
  • 3.1.1 Lack of Anti-Semitism51-52
  • 3.1.2 Good Social Status52-53
  • 3.1.3 Intermarriage53-54
  • 3. 2 The Big Differences54-62
  • 3.2.1 Conditions of Jewish Educational Resources55
  • 3.2.2 Religious Environment55-57
  • 3.2.3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57-58
  • 3.2.4 Connections with the Outside58-62
  • Conclusion62-65
  • Works Cited65-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虚峰;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背景下的异族通婚[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陈长平;民族混居研究方法——以北京牛街回民聚居区为例所作的个案研究[J];民族研究;2000年05期

3 宋李瑞芳;吴藜;;纽约华人异族通婚[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04期

4 钟嘉谋;;纽约市华人异族通婚面面观[J];岭南文史;1991年01期

5 吴藜;;《美国华人异族通婚》出版[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04期

6 孙玉溱;;异族通婚·和亲·王昭君[J];实践;1995年01期

7 金眉;;唐、清两代关于异族通婚的法律比较[J];法学;2006年07期

8 何秀华;;异族伴侣的烦恼[J];南风窗;1987年Z1期

9 何群;;异族通婚与文化接触的非零和取向——鄂伦春族个案[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10 李明欢;;中欧通婚家庭内的次文化氛围:互补、调适与存异[J];浙江学刊;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萍萍;;从异族通婚看犹太文化的缺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任少敏;于少飞;刘春枝;仝林虎;肖镇;李维才;锡林高娃;;蒙古族儿童过敏性紫癜与HLA-Ⅰ类基因的关联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崔丽英;刘晓华;高丽霞;樊东升;;内蒙古人群β_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崔丽英;刘晓华;高丽霞;樊东升;;内蒙古人群β_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5 常桂娟;李南方;李涛;周玲;欧阳玮进;布克丽;李红建;汪迎春;周克敏;;新疆哈萨克族心钠素基因C-664G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王俊杰;;IRAS 04000-5052:恒星是怎样在此形成的?(英文)[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任少敏;杨光路;锡林高娃;;蒙古族儿童过敏性紫癜多器官损害与HLA-DRB1基因的关联性[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娇;异族通婚[N];中国商报;2001年

2 张嫱;异族通婚:海外华人家长的心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吕振亚邋尹琳;加华裔吹起“异族通婚”之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潭江;美国华人的异族通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5 乔钟;幸福的距离有多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戴军;澳洲人对异族“男婚”“女嫁”态度迥异[N];光明日报;2002年

7 姬虹;美国人口构成的变化[N];学习时报;2002年

8 郭元;越南向“外嫁新娘”伸出援手[N];中国社会报;2007年

9 姚博;资本的原罪以及社会的妥协[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10 罗正国;彝汉藏联姻 联出新和谐[N];凉山日报(汉);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梅泽;异族通婚是否会导致美国犹太民族消亡?[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2 杨傲雪;20世纪下半期美国犹太人异族通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许燕;散杂居回汉民族关系调查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学军;融合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雪;从边缘到融入主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玉荣;当代城镇蒙古族女性婚姻家庭观的社会学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姜东;中国婚姻禁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张雪;18-19世纪吧城华人社会婚姻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邓晓琦;从传统婚姻到现代婚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敬;北京回族的语言与文化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0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30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d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