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社会思潮透析
发布时间:2017-09-02 15:28
本文关键词: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社会思潮透析
【摘要】: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思潮风起云涌,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最终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在内外病毒的侵袭下土崩瓦解。毛泽东曾说过:苏联的革命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现象,而是一种国际现象,是带有时代特点的国际现象。所以,无论它的成就和挫折,都是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财富。苏共在处理多元化社会思潮上的教训十分深刻,对同样面临多种社会思潮的我党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除了导论外,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多元化社会思潮产生的背景,包括国内经济、社会、思想上的状况以及国际上西方的和平演变的推行、东欧国家的改革状况;第二章重点对戈尔巴乔夫时期的五大主要社会思潮——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第三章阐述了这五大社会思潮分别对苏联剧变产生的影响,即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动摇马列主义理论基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扭曲苏共形象、新自由主义思潮摧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民族主义思潮引发苏联国家认同危机、保守主义思潮僵化思想、阻挠改革;最后一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示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同样面临多元化思潮的我国的启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戈尔巴乔夫手里垮台了,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领导集团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而导致苏联解体是以多元化思潮的泛滥为开端的,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泛滥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思想文化上的深层次原因,戈尔巴乔夫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现实原因。了解戈尔巴乔夫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的动态,有助于我们把握苏联当时的社会政治动向和苏联剧变前的的社会心理,从而挖掘出戈尔巴乔夫时期多元化社会思潮与苏联剧变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 社会思潮 苏联剧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75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13
- 一、选题意义8-9
- (一) 学术意义8
- (二) 现实意义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一) 国外资料较少9-10
- (二) 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10-12
-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12
- 四、论文的创新与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12-13
- 第一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产生的背景13-19
- 一、国内背景13-17
- (一) 经济改革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13-14
- (二) 集权政治导致权力腐败14-15
-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失误15-16
- (四) 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16-17
- 二、国际背景17-19
- (一)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艰难探索中17-18
- (二)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快对苏联和平演变的步伐18-19
- 第二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多元化社会思潮的表现19-43
- 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19-24
- (一)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轨迹19-22
- (二)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及行动纲领22-24
-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24-31
- (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演变24-28
- (二)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和特点28-31
- 三、新自由主义思潮31-34
- (一)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变迁31-32
- (二)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表现32-34
- 四、民族主义思潮34-38
- (一) 民族主义思潮的历史源流34-37
- (二) 戈尔巴乔夫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37-38
- 五、保守主义思潮38-43
- (一) 保守主义的滋生38-40
- (二) 保守主义思潮的发展40-43
- 第三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社会思潮对苏联剧变的影响43-51
- 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潮动摇马列主义基石43-44
-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歪曲社会主义和苏共形象44-46
- 三、新自由主义思潮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46-47
- 四、民族主义思潮引发苏联国家认同危机47-49
- 五、保守主义思潮阻接社会主义改革进程49-51
- 第四章 启示51-58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创新和发展51-53
- 二、客观对待和妥善处理历史问题53-54
-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54-55
- 四、既要坚持和平外交,又要蕾惕西方的和平演变55-56
- 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56-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瑞林;利加乔夫的悲剧[J];当代思潮;1998年01期
2 檀雪菲;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苏共领导权的丧失[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3期
3 郭春生;苏联特权阶层的形成及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5期
4 张骥;张爱丽;;论苏联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5期
5 ;从勃列日涅夫时期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看苏联解体的原因[J];党建研究;2000年09期
6 黄立,
本文编号:779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7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