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主义与东北亚安全合作
发布时间:2017-09-03 10:19
本文关键词:多边主义与东北亚安全合作
更多相关文章: 多边主义 东北亚 安全结构 东盟论坛 六方论坛
【摘要】:多边主义的实践源远流长,但是多边主义理论却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才逐渐步入人们视野,并在冷战结束之后才得到充分的发展。多边主义强调秉承共同原则的多方参与者运用制度的力量协调彼此间的关系,加强成员之间的互信、互利,削弱国际无政府状态的负面影响,并最终实现国际政治的有序化。在联合国层面,多边主义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调节地区冲突、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安全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地区层面,多边主义安全制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代表有北约(NATO)、东盟地区论坛(ARF)、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CSCE)。但是,多边主义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并不是任何地区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创立有效的、持续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东北亚地区集中了全球主要的大国和新兴发达国家。各国之间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虽然冷战结束之后,原来敌对的各国之间出现了缓解的趋势,但是维持这一地区安全局势的结构仍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仍然是以双边同盟为核心的安全结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长期处于受抑制的状态。 本文梳理了多边主义及多边制度理论,回顾了东北亚地区安全结构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本地区现存的多边安全体制及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希冀能为我国未来在这一地区的安全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边主义 东北亚 安全结构 东盟论坛 六方论坛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0.1 选题的背景8-9
- 0.2 选题的意义9
- 0.3 研究现状9-11
- 0.3.1 国内研究现状9-10
- 0.3.2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0.4 研究方法11
- 0.5 创新与不足11-12
- 1 多边主义理论简述12-16
- 1.1 多边主义12-14
- 1.1.1 多边主义的概念12
- 1.1.2 多边主义内涵12-14
- 1.2 多边安全机制及其发展14-16
- 1.2.1 多边安全机制的概念14
- 1.2.2 多边安全机制的发展14-16
- 2 东北亚安全秩序变迁过程16-22
- 2.1 双边同盟对峙时期16-20
- 2.1.1 对抗时期(二战结束后—1960 年代)16-17
- 2.1.2 缓和时期(1960 年代末—1980 年代)17-18
- 2.1.3 后冷战时期(1990 年—至今)18-20
- 2.2 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发展20-22
- 2.2.1 东盟地区论坛20
- 2.2.2 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20-21
- 2.2.3 六方会谈21-22
- 3 对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考察22-37
- 3.1 东盟地区论坛22-29
- 3.1.1 论坛诞生的背景22-23
- 3.1.2 论坛面临的挑战23-28
- 3.1.3 论坛在东北亚地区推广的可能性28-29
- 3.2 六方会谈模式在东北亚地区推广的可能性29-37
- 3.2.1 六方会谈的诞生背景29-31
- 3.2.2 六方会谈的发展历程31-32
- 3.2.3 六方会谈在东北亚地区推广的可能性32-37
- 4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多边主义政策37-41
- 4.1 中国对多边主义态度的转变37-39
- 4.1.1 中国态度转变的背景37-38
- 4.1.2 中国奉行的多边主义政策38-39
- 4.2 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多边主义政策分析39-41
- 4.2.1 提升自身形象39
- 4.2.2 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建;;六方会谈与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J];东北亚论坛;2008年06期
2 王公龙;多边主义与东亚的安全困境[J];当代亚太;2002年10期
3 李正男;中国多边外交在东北亚和平构想中的地位及其局限性[J];当代亚太;2005年06期
4 方军祥;从双边主义到多边主义:东盟安全合作模式的转变[J];东南亚研究;2005年04期
5 韩彩珍;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一种制度分析[J];国际论坛;2004年01期
6 倪峰;对多边主义理论构成的一些探索[J];国际论坛;2004年06期
7 舒建中;鲁杰“多边主义”理论述评[J];国际论坛;2005年01期
8 赵宗锋;;理解多边主义:一种综合解释模式[J];国际论坛;2010年01期
9 姜宅九;;中国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动因[J];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01期
10 刘建飞;;简析多边主义的历史演变[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784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78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