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及其改革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2 11:25

  本文关键词: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及其改革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选举人团 赢者全拿制 两党制 联邦制 改革


【摘要】: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所独有的一种针对政府首脑的选举制度,它与美国建国者们所开创的总统制和联邦制息息相关。美国的立宪者们对大众民主存有戒心,因此他们便设立了一个“选举人团”,他们认为选举人团是一个审慎的智慧的组织,可以选出最优秀的人当选总统。但是在美国的实际政治实践中,选举人团成了各州和党派利用的工具,选举人团变成一个没有独立意志的虚位的团体,它成了一个传达其他主体意志的工具。在选举人团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几个美国宪法所不曾规定过的政治规则,赢者全拿制、两党制与州普选制等这些新的规则。美国第一次与第二次竞争性的总统选举在选举人团制度规则的演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选举人团制度可能会选出一位少数总统,如2000年的总统选举所显示的那样。在选举人团制度下,不同州之间公民的选票价值是不平等的。在赢者全拿制下,各州会分为摇摆州和铁票州,总统候选人会把大部分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摇摆州的竞选活动中,这造成州与州之间地位的不平等。赢者全拿制使得美国形成了稳定的两党制,第三党派基本无赢得选举人票的可能性。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联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总统的选举是一种复合式的选举,而选举人团制度满足了这一条件。选举人团制度有利于少数群体意见的表达,它有力地保障了民主。针对选举人团制度的宪法修正案或改革方案非常多,,但200年来,除了第十二条修正案通过之外,其他的修正案或改革方案都没有通过。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各种改革方案的优劣,认为当前的选举人团制度有不可多得的优越性,对于维护美国的联邦体制和美国所尊崇的政治价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他的改革方案都是以牺牲现在制度的优点为代价的。就目前的情形看,改变选举人团制度的可能性不大,此种制度还将长期存在。
【关键词】:选举人团 赢者全拿制 两党制 联邦制 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77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第一章 绪论7-16
  • 第一节 研究目的、设想与方法7-9
  • 1.1.1 研究目的7-8
  • 1.1.2 研究设想8
  • 1.1.3 研究方法8-9
  • 第二节 文献综述9-14
  • 1.2.1 中文文献研究现状9-11
  • 1.2.2 外文文献研究现状11-13
  • 1.2.3 论文创新点13-14
  •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实际价值14-16
  • 1.3.1 研究意义14
  • 1.3.2 实际价值14-16
  • 第二章 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概况16-30
  • 第一节 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之确立16-20
  • 第二节 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之规则20-21
  • 第三节 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的演变21-28
  • 2.3.1 美国第一次竞争性总统选举22-25
  • 2.3.2 美国第二次竞争性的总统选举25-28
  • 第四节 当代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的运作28-29
  • 小结29-30
  • 第三章 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之得与失30-48
  • 第一节 从平等权的角度考察总统选举人团制度30-35
  • 3.1.1 选票价值之分析30-33
  • 3.1.2 州与州之间重要性之不平等33-35
  • 第二节 从民主的角度考察总统选举人团制度35-40
  • 3.2.1 普通选票得票率与选举人票得票率之吊诡36-38
  • 3.2.2 统计式民主与宪政式民主38-40
  • 第三节 从政党制角度考察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40-44
  • 第四节 从联邦制角度考察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44-46
  • 小结46-48
  • 第四章 总统选举人团制度改革方案的分析48-61
  • 第一节 选举区制49-52
  • 4.1.1 方案设计及其优点49-50
  • 4.1.2 方案存在的问题50-52
  • 第二节 比例代表制52-55
  • 4.2.1 方案设计及其优点52-54
  • 4.2.2 方案存在的问题54-55
  • 第三节 直接选举制55-58
  • 4.3.1 方案设计及其优点55-57
  • 4.3.2 方案存在的问题57-58
  • 第四节 州际联合普选制58-59
  • 第五节 其他改革方案的设计59-60
  • 小结60-61
  • 第五章 选举人团制度改革的展望与结语61-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1:美国宪法关于总统选举的规定68-73
  • 附录2:加利福尼亚州的选举人票证书73-77
  • 附录3:阿拉巴马州的选举结果确认单77-79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79-80
  • 后记80-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鸷远;;论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与其政党制度的互塑[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张鸷远;;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的历史嬗变[J];国际资料信息;2012年01期

3 李智;;从共和走向民主:美国选举人团制度的历史变迁[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朱兴丰;;美国选举人团制度评析[J];世纪桥;2009年03期

5 李秀红;;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的确立、发展与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刘性仁;;论美国总统选举之选举人团制度及其改革建议[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Z1期

7 王荣声,王玉声;撞击与妥协:总统选举人制度的建立——美国总统大选解探之二[J];山西档案;2001年02期

8 唐晓;美国总统选举人团制度[J];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900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00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0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