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19:44
本文关键词: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研究
【摘要】:公民社会又称为“市民社会”,在著名的反腐败专家波普看来,它是国家廉政体系的重要支柱,,在反腐败方面发挥着其他支柱所不拥有的作用。印度作为南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发展,其公民社会的实力日益壮大,但是处在转型期中的印度腐败现象尤其严重。面对严重的腐败现象以及其对公民造成的危害,公民社会逐渐地与政府力量进行相互制衡,在政府外围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力量。伴随着当前公民社会参与反腐败趋势的发展,印度的公民社会也逐渐渗透到反腐领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反对政府的腐败行为。因此,研究印度的公民社会反腐败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同时有利于防止印度的权力的异化,更好地控制印度严重的腐败现象,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本文在写作当中强调了公民社会作为一只独立的反腐力量在印度反腐败进程中的作用,文中对于公民社会反腐败理论所进行的探索为制约权力、防止腐败的滋生提供了一种新型视角。基于公民社会反腐败的相关理论并结合相关的案例对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的概况、主体、途径以及效果进行了阐释,并在结论中对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的前景做了相应的预测,得出公民社会的力量会变得越来越大,在印度反腐败中所起到的作用会逐渐的增强。希望通过介绍印度公民社会的反腐败相关知识,能够为反腐败理论的进步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印度 公民社会 反腐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73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插图索引9-10
- 附表索引10-11
- 第1章 绪论11-23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4
- 1.2 研究概况14-20
- 1.2.1 国外研究概况14-17
- 1.2.2 国内研究概况17-20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0-23
- 1.3.1 研究内容20-21
- 1.3.2 研究方法21-23
- 第2章 基本概述23-29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23-25
- 2.1.1 公民社会23-24
- 2.1.2 印度公民社会24-25
- 2.2 相关理论基础25-29
- 2.2.1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25-26
- 2.2.2 现代治理理论26-27
- 2.2.3 国家廉政体系理论27-29
- 第3章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概况29-36
- 3.1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背景29-32
- 3.1.1 印度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29-30
- 3.1.2 印度政府反腐败存在问题30-31
- 3.1.3 印度公民社会的反抗意识增强31-32
- 3.2 印度政府反腐败所做的努力32-33
- 3.2.1 反腐败的机构设置方面32-33
- 3.2.2 反腐败的法律法规方面33
- 3.3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阶段划分33-36
- 3.3.1 哈扎尔绝食运动之前34
- 3.3.2 哈扎尔绝食运动之后34-36
- 第4章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主体分析36-40
- 4.1 印度公民社会组织的数量及其活动领域36-37
- 4.1.1 印度公民社会组织的数量36
- 4.1.2 印度公民社会组织的活动领域36-37
- 4.2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主体的细分37-40
- 4.2.1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的领导者38-39
- 4.2.2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的参与者39-40
- 第5章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的途径40-46
- 5.1 影响反腐政策议程40-42
- 5.1.1 影响反腐政策的背景40-41
- 5.1.2 影响反腐政策议程的表现41-42
- 5.2 监督政府腐败42-44
- 5.2.1 非政府组织对政府腐败的监督42-43
- 5.2.2 民间网络对政府腐败的监督43-44
- 5.3 揭露政府腐败44-46
- 5.3.1 民间网络揭露政府腐败44-45
- 5.3.2 非政府组织揭露政府腐败45-46
- 第6章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的效果46-52
- 6.1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取得的成绩46-50
- 6.1.1 推进了印度反腐败法律体系的完善46-47
- 6.1.2 激发了印度公民社会的反腐败意识47-49
- 6.1.3 增强了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的基础49-50
- 6.2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败存在的问题50-52
- 6.2.1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50
- 6.2.2 印度公民社会反腐依赖于传统方式50-52
- 结论52-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丹;印度政府反腐败机构[J];当代亚太;2000年11期
2 王晓丹;印度反腐败机制的设计思路[J];当代亚太;2005年10期
3 马加力;印度宗教问题[J];国际资料信息;2002年05期
4 赵黎青;柏特南、公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5 张旭;;印度:当腐败已成生活方式[J];小康;2011年02期
6 芦苇;;中国现行网络反腐模式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刘华;文明的批判——亚当·弗格森及其《文明社会史论》[J];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05期
8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01期
9 尹鸿伟;;民间反腐借力网络[J];南风窗;2011年14期
10 余忠剑;;印度反腐败机制及其效果[J];廉政文化研究;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902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90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