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19:26

  本文关键词: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工业遗产 近代工业史 遗产价值 科技价值 工业遗产“群”


【摘要】: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的工业遗产成为具有“显学”趋向的学科。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业遗产更成为主角,成为继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之后又一重要的文物类型。然而无论从工业史、技术史的角度研究还是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都可以说的上是方兴未艾。无论是城市更新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业遗产的内涵与各方面的价值都需要系统的研究,如《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中所说“工业遗址的保护需要全面的知识,包括当时的建造目的和效用,各种曾有的生产工序等。”本文以此为契机,以具有中国近代工业先驱——天津及周边地区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对工业遗产进行探讨,在工业遗产所属工业类型借鉴军事学、化学、教育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构建完整独立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本文先从历史研究入手,对天津各个时期工业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选择每一时期的典型工业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包括历史沿革、选址、格局、建筑功能、结构、风格特征、生产工艺、管理、培训,涉及了工业遗产研究的方方面面。在理论研究方面抓住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遗产的价值,探讨工业遗产价值评估的方法,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中对文物价值、社会价值的评估要求和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评估进行探讨,从系列提名的角度对工业遗产“群”不同系列组合进行探讨,提出工业遗产保护的最终目标——“创意城市”。 在案例研究方面,对两类具有不同价值、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研究,探讨了如何建构城市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之间的平衡,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工业遗产 近代工业史 遗产价值 科技价值 工业遗产“群”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87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11
  • 第一章 绪论11-39
  • 1.1 工业遗产及其相关概念11-13
  • 1.1.1 工业遗产11-12
  • 1.1.2 工业建筑遗产12
  • 1.1.3 工业遗产与工业建筑遗产12-13
  • 1.2 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综述13-25
  • 1.2.1 国外工业遗产的研究动态13-16
  • 1.2.2 我国工业遗产研究成果16-25
  • 1.3 工业遗产保护的新阶段与研究的误区25-31
  • 1.3.1 工业遗产保护的新阶段25-26
  • 1.3.2 工业遗产研究的误区与问题26-31
  • 1.4 论文研究31-39
  • 1.4.1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31-32
  • 1.4.2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32-33
  • 1.4.3 论文结构33-36
  • 1.4.4 创新之处与未尽事宜36-39
  • 第二章 天津近代工业发展概略与现状39-73
  • 2.1 天津近代工业发展脉络39-52
  • 2.1.1 初始期(1866-1902)40-43
  • 2.1.2 发展期(1902-1915)43-45
  • 2.1.3 兴盛期(1915-1937)45-50
  • 2.1.4 日军占领时期(1937-1945)50
  • 2.1.5 天津近代工业遗产的特点50-52
  • 2.2 天津近代工业的选址与时空分布特征52-62
  • 2.2.1 影响天津近代工业选址的因素52-58
  • 2.2.2 天津近代工业发展与分布特征58-62
  • 2.2.3 天津近代工业对天津城市发展的意义62
  • 2.3 天津近代工业建筑的典型类型与特征62-68
  • 2.3.1 生产车间63-65
  • 2.3.2 工业辅助建筑65-68
  • 2.4 近代工业遗产现状与评估68-72
  • 2.4.1 近代工业遗产的保存现状68-71
  • 2.4.2 近代工业遗产的现状评估71-72
  • 2.5 本章小节72-73
  • 第三章 清末天津的军工产业73-125
  • 3.1 天津清末军工产业兴办的背景73-80
  • 3.1.1 两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的觉醒73-76
  • 3.1.2 海防大讨论后清廷的动作76-80
  • 3.2 天津机器局的兴办80-95
  • 3.2.1 天津机器局的历史沿革80-81
  • 3.2.2 天津机器局的选址与设置81-82
  • 3.2.3 海光寺机器局的设计与建造82-88
  • 3.2.4 天津机器局东西二局比较88-94
  • 3.2.5 天津机器局现状94-95
  • 3.3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95-113
  • 3.3.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历史沿革95-96
  • 3.3.2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的选址96-98
  • 3.3.3 建坞前后天津的军事建设与机构设置98-100
  • 3.3.4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的建筑100-107
  • 3.3.5 大沽船坞重要建筑考证107-110
  • 3.3.6 大沽船坞遗产现状110-113
  • 3.4 电报与铁路113-124
  • 3.4.1 清末保守派对修筑电报与铁路的反对113-114
  • 3.4.2 电报与铁路的修筑历程114-118
  • 3.4.3 电报与铁路的遗产构成及现状遗存118-124
  • 3.5 本章小节124-125
  • 第四章 “新政”时期的天津造币业与实业教育125-169
  • 4.1 “新政”时期天津的工业125-130
  • 4.1.1 “新政”时期天津造币业的创建背景125-126
  • 4.1.2 “新政”时期河北新开区的建设与实业推广126-128
  • 4.1.3 新政时期造币业及实业教育的成果128-130
  • 4.2 北洋银元局与度支部造币总厂130-142
  • 4.2.1 北洋银元局与度支部造币总厂的兴办与发展130-131
  • 4.2.2 北洋银元局的建筑、工艺与设置131-137
  • 4.2.3 度支部造币总厂的选址与建设137-142
  • 4.2.4 两座造币厂遗产现状142
  • 4.3 直隶工艺总局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142-167
  • 4.3.1 直隶工艺总局142-144
  • 4.3.2 直隶高等工业学堂与实习工场144-151
  • 4.3.3 劝业会场、劝工陈列所与教育品制造所151-157
  • 4.3.4 北洋劝业铁工厂157-159
  • 4.3.5 直隶工艺总局及其企事业单位的选址及建筑设计159-166
  • 4.3.6 直隶工艺总局及其企事业现状166-167
  • 4.4 本章小节167-169
  • 第五章 近代民族工业的典范——“永久黄”团体与纺织工业169-221
  • 5.1 兴盛期的天津近代民族工业169-170
  • 5.1.1 民国后天津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背景169-170
  • 5.1.2 兴盛期天津近代民族工业的类型与性质170
  • 5.1.3 兴盛期天津城市发展170
  • 5.2 久大精盐公司与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170-179
  • 5.2.1 久大精盐公司的兴建背景171-173
  • 5.2.2 久大东西二厂及生产工艺173-176
  • 5.2.3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176-178
  • 5.2.4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发展与科研成果178-179
  • 5.2.5 久大精盐公司与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现状179
  • 5.3 永利碱厂179-199
  • 5.3.1 永利碱厂的兴建背景179-180
  • 5.3.2 永利碱厂的历史沿革与生产工艺180-196
  • 5.3.3 永利碱厂的配套服务建筑196-198
  • 5.3.4 天津碱厂的现状及遗存年代198
  • 5.3.5 “永久黄”化学工业企业集团价值评估198-199
  • 5.4 天津近代纺织工业199-219
  • 5.4.1 天津近代纺织工业的类型199-201
  • 5.4.2 天津成为近代纺织工业基地的动因201-203
  • 5.4.3 天津近代纺织工艺与设备简介203-207
  • 5.4.4 天津近代纺织工业分布与建筑特征207-208
  • 5.4.5 天津近代棉纺工业案例——恒源纱厂208-214
  • 5.4.6 天津近代毛纺工业案例——东亚毛呢公司214-219
  • 5.4.7 天津近代纺织工业遗产现状219
  • 5.5 本章小节219-221
  • 第六章 天津近代工业遗产价值试析221-245
  • 6.1 近代工业遗产科技价值试析221-229
  • 6.1.1 工业遗产科技价值的构成要素222
  • 6.1.2 天津近代工业遗产科技价值研究222-226
  • 6.1.3 基于工业遗产科技价值的分类226-227
  • 6.1.4 科技价值分类的意义227
  • 6.1.5 工业遗产的记录对象分析227-229
  • 6.2 国内和世界遗产两种体系下的工业遗产价值评估229-232
  • 6.2.1 国内体系下大沽船坞的价值评估229-231
  • 6.2.2 世界遗产体系下大沽船坞的价值评估231-232
  • 6.3 工业遗产“群”价值试评估232-240
  • 6.3.1 天津地区近代工业遗产“群”价值试评估235-236
  • 6.3.2 不同类型近代工业遗产“群”价值试评估236-240
  • 6.4 工业遗产价值转变与创意城市240-244
  • 6.4.1 工业遗产价值转变240-242
  • 6.4.2 工业遗产与创意城市242-244
  • 6.5 本章小节244-245
  • 第七章 天津近代工业遗产保护研究245-269
  • 7.1 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价值与文物保护的目标245-248
  • 7.1.1 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价值245
  • 7.1.2 我国《文物法》与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价值的矛盾245-248
  • 7.2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248-260
  • 7.2.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的保护区划规划248-252
  • 7.2.2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的建筑遗存分级252-254
  • 7.2.3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的展示规划254-257
  • 7.2.4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协调共生257-260
  • 7.3 天津碱厂保护研究260-268
  • 7.3.1 天津碱厂生产区功能构成与建筑性质260-261
  • 7.3.2 保护对象、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确定261-267
  • 7.3.3 天津碱厂工业遗产环境保护研究267-268
  • 7.4 本章小节268-269
  • 第八章 结语269-273
  • 附录273-317
  • 参考文献317-32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29-331
  • 致谢3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元媛;贾东;;首钢工业文明轴线的提出与设计——工业遗产的更新与城市道路景观的结合[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阙维民;;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管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04期

4 吕舟;;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价值观察——以江南造船厂与798厂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04期

5 郭如新;《纯碱制造》的出版、作用及其深远影响[J];纯碱工业;2003年06期

6 陈烨,宋雁;哈尔滨传统工业城市的更新与复兴策略[J];城市规划;2004年04期

7 于亚滨,许洪江,马双全;以工业调整和改造为动力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哈尔滨市工业调整和改造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4期

8 李建华;王嘉;;无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索[J];城市规划;2007年07期

9 张毅杉;夏健;;塑造再生的城市细胞——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J];城市规划;2008年02期

10 陈伯超;;沈阳铁西工业区及其改造的现状与前景[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4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雁;青岛纺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驰;产业建筑遗存的改造性再利用[D];浙江大学;2003年

3 庄简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清华大学;2004年

5 吕婧;天津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张月淳;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初探[D];重庆大学;2005年

7 陈蕾;基于城市记忆的近代产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周陶洪;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鲍玮;产业类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社区化改造[D];湖南大学;2006年

10 胡江路;大连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32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32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9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