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禹、启都阳城阳翟新证

发布时间:2017-10-14 19:43

  本文关键词:禹、启都阳城阳翟新证


  更多相关文章: 阳城 王城岗遗址 阳翟 “有夏之居”


【摘要】:依据《左传》《山海经》《竹书纪年》《归藏》《连山》等古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掘所见城邑遗址及相关资料,对先夏、夏初都邑阳城、阳翟进行了考证,认为在先夏时,鲧、禹都阳城,阳城系鲧所建,禹时另建大城;启都阳翟,其地为古代天文意义上的"天下之中",亦即周武王打算"宅兹中国"的"有夏之居"。从而证明,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伊、洧之间,汝水、颍水流域以北的嵩山一带,既是先夏、夏初时夏人活动的主要地理空间和夏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早期国家政治组织形态形成并发展的源地。
【作者单位】: 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阳城 王城岗遗址 阳翟 “有夏之居”
【分类号】:K878
【正文快照】: 夏代早期都城问题,一直是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受到学界关注。由于文献记载的分歧与缺漏,对夏早期都于何地,学术界仁智各见。多年以来,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夏王朝的始年定为公元前2070年,积年为471年1。在此前提下,有学者把考古文化分期和夏文化分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的发祥与发展[J];华夏考古;1997年01期

2 方酉生;禹居(都)阳城考辨[J];江汉考古;1998年01期

3 徐旭生;;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J];考古;1959年11期

4 方燕明;韩朝会;;河南禹州市瓦店龙山文化遗址1997年的发掘[J];考古;2000年02期

5 方燕明;;登封王城岗城址的年代及相关问题探讨[J];考古;2006年09期

6 方酉生;论登封告成王城岗遗址为禹都阳城说──兼与《禹都阳城即濮阳说》一文商榷[J];考古与文物;2001年04期

7 马世之;;新砦城址与启都夏邑问题探索[J];考古与文物;2007年03期

8 程平山;;论新砦古城的性质与启时期的夏文化[J];考古与文物;2007年03期

9 安金槐;豫西颍河上游在探索夏文化遗存中的重要地位[J];考古与文物;1997年03期

10 李先登;偃师尸乡沟商城与登封王城岗[J];史学月刊;198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瞿林东;论魏晋至隋唐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曹洁;;宋跋本王仁f+《刊谬补缺切韵》音注补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段伟;;西汉黄河水患与防治制度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盛险峰;;论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道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兴华;;西周厉、宣之际的“共和”与“共和行政”[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吴凡明;;先秦儒法忠孝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士光;;简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司徒尚纪;许桂灵;;古都的历史地理研究刍议——以广州古都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张新斌;;郑州大古都的年代学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建敏;;新砦城址是夏代早期都城[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世之;;新砦城址与启都夏邑问题探索[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德方;;中国古代宫城出现于龙山时代[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国硕;;夏都探寻[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5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宁宁;红山文化与商族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晓伟;《左传》外交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张晓;郑国法家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晓艳;明代两京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宝翠;《春秋左传正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衡;偃师商城即太甲桐宫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2 王天海;《穆天子传》考略[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04期

3 安金槐;;河南夏商考古综述[J];华夏考古;1987年01期

4 杜金鹏;;关于夏桀奔南巢的考古学探索及其意义[J];华夏考古;1991年02期

5 ;郾城郝家台遗址的发掘[J];华夏考古;1992年03期

6 严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的发祥与发展[J];华夏考古;1997年01期

7 张学海;东土古国探索[J];华夏考古;1997年01期

8 赵春青,顾万发,王文华,武家璧,李卫东;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1999年试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0年04期

9 蔡全法,马俊才;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2年02期

10 林l,

本文编号:1032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32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d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