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宋代当阳峪窑瓷碗
本文关键词:浅议宋代当阳峪窑瓷碗
【摘要】:宋代当阳峪窑瓷器是当时最优秀的民间瓷器,本文简要探讨了当阳峪瓷窑宋代瓷碗的种类及造型装饰风格。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关键词】: 当阳峪窑 宋代瓷碗
【分类号】:K876.3
【正文快照】: 宋代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三百余年,社会政治经济繁荣,生产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哲学、历史、文化、艺术方面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时北宋都城汴京,城市已形成显著规模,人口有上百万之多。宋代的制瓷业是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陶瓷一减唐代繁奢的装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予林;;中国陶瓷碗类造型的发展与演变[J];景德镇陶瓷;2009年04期
2 冯振安;;浅析中国古代食具碗造型的发展规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纪洋;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孙芳;宋词流派研究述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贾小青;;试析康德的“美的艺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张成;;晋宋至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和谐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蔡鲁祥;;安徽和县得胜河滨水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8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朱志荣;董友;;西周陶器的审美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张颖;;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浅议[J];书画世界;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韦大文;;《黄帝内经》中“味”与气、阴阳、五行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沈阳;;论“神仙思想”在汉画舞蹈身体语言上的体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李耀南;;后实践美学的思想迷误[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于磊;道家哲学影响下的中国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星;荒诞世界中的诗性语言[D];湘潭大学;2010年
4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英姿;为“梦”而生—论顾城的诗歌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詹雪;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和审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敏;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连志;内丘纸马艺术的保护与传承[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瑾;论初唐诗歌的生命意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刘艳艳;侗族鼓楼艺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伟超 ,高明;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2 俞伟超 ,高明;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2期
3 梁淑琴;辽瓷的类型与分期[J];北方文物;1994年03期
4 卜工;辽宁东部地区商周时期的陶壶谱系及相关问题[J];北方文物;1999年04期
5 董健丽;;辽代宗教瓷器述论[J];北方文物;2009年02期
6 王章旺;我国古代陶器造型、装饰艺术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7 熊海堂;中国古代的窑具与装烧技术研究(前编)[J];东南文化;1991年06期
8 杨晶;论良渚文化分期[J];东南文化;1991年06期
9 熊海堂;中国古代的窑具与装烧技术(后编)[J];东南文化;1992年01期
10 李科威;考古类型学的原理和问题[J];东南文化;199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文娟;商周青铜觚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郭菲;中国古代碗的造型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3 彭莉;中国传统陶瓷仿生造型的特征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4 郑晋;长沙窑陶瓷艺术中的伊斯兰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4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3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