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胶州商号古建筑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岛市胶州商号古建筑研究
【摘要】:商号是人类社会经济和历史发展的产物。胶州商号是其民俗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商号是胶州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这些古建筑商号多是前店后坊加居住的大型四合院形式。胶州这些百年老字号药店在胶东半岛闻名遐迩,其中最著名的是:鉴古堂中药铺、大生堂中药铺和德全堂中药铺。 鉴古堂药铺的屋身大木作属一般的清式抬梁式木架构体系。造型上灰瓦白墙,屋面双坡,,属于典型的硬山式屋顶。屋瓦属于小式瓦作。唯一保留下来的西大门是一扇典型的如意门。三栋建筑高度是一般民居的一点五倍。大生堂药铺有明显的南方特点,装饰和雕刻纹样十分精细。大门属于典型的南方蛮子门。德全堂在建造特点上使用了短木拼接法,在装饰上中西合璧。 本文通过考察、拍照、测量、咨询、记录与研究胶州三大药铺古建筑,旨在充实完善胶州古建筑商号的资料,为商业古建筑文献增添绵薄之力。最后,呼吁世人保护濒临灭绝的古建筑商号。
【关键词】:古建筑商号 中药铺 鉴古堂 大生堂 德全堂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9.1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1
- 第1章 绪论11-13
- 1.1 课题的提出、意义和目的11
- 1.1.1 课题的提出11
- 1.1.2 课题的意义与目的11
- 1.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及水平11-12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12-13
- 第2章 胶州城的由来13-18
- 2.1 胶州城的发源13-14
- 2.2 胶州城的村落组成14-15
- 2.3 胶州城的街巷名15-16
- 2.4 胶州城的人口16-18
- 第3章 胶州古建筑群的地理位置18-22
- 3.1 云溪河18-20
- 3.1.1 云溪河的地理位置18
- 3.1.2 云溪河上的桥18-19
- 3.1.3 云溪河的重要意义19-20
- 3.2 古胶州城商号20-22
- 3.2.1 古胶州城商号分布20
- 3.2.2 古胶州城商号介绍20-22
- 第4章 胶州古建筑商号的发展22-26
- 4.1 总述22
- 4.2 胶州古建筑商号发展的特点22-24
- 4.2.1 审时度势22-23
- 4.2.2 恪守信用23
- 4.2.3 虚心学习23
- 4.2.4 知人善任23
- 4.2.5 重视信息23
- 4.2.6 借鉴经商23-24
- 4.3 胶州商号的资金运转与对外贸易24
- 4.4 中国传统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与胶州古建筑商号24-26
- 4.4.1 中国传统经济文化对胶州古建筑商号的影响24-25
- 4.4.2 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对胶州古建筑商号的影响25-26
- 第5章 胶州中医事业发展概况26-29
- 5.1 胶州中医的历史渊源26
- 5.2 胶州古城三大药铺及其历史地位26-28
- 5.3 胶州古药铺的门联艺术28-29
- 第6章 鉴古堂中药铺细说29-41
- 6.1 鉴古堂中药铺的历史29-30
- 6.2 鉴古堂中药铺的建筑构成30-34
- 6.2.1 整体描述30
- 6.2.2 台基30-31
- 6.2.3 屋身大木做31
- 6.2.4 外墙31-32
- 6.2.5 屋顶32-33
- 6.2.6 外檐装修33-34
- 6.2.7 Qg檐装修34
- 6.2.8 家具陈设34
- 6.3 房屋类型34-39
- 6.3.1 大门34-35
- 6.3.2 偏门35-36
- 6.3.3 库房36-38
- 6.3.4 后罩房38-39
- 6.3.5 耳房39
- 6.4 功能空间划分及作用39-40
- 6.5 鉴古堂中药铺保护现状40-41
- 第7章 大生堂中药铺细说41-48
- 7.1 大生堂中药铺的历史41
- 7.2 大生堂中药铺的建筑构成41-45
- 7.2.1 整体描述41-42
- 7.2.2 台基42-43
- 7.2.3 屋身大木做43
- 7.2.4 山墙43-44
- 7.2.5 屋顶44-45
- 7.2.6 外檐装修45
- 7.3 房屋类型45-46
- 7.3.1 大门45
- 7.3.2 库房45-46
- 7.3.3 后罩房46
- 7.4 功能空间划分46-47
- 7.5 大生堂中药铺现状47-48
- 第8章 德全堂中药铺细说48-52
- 8.1 德全堂中药铺的历史48
- 8.2 德全堂中药铺的建筑构成48-50
- 8.2.1 整体描述48
- 8.2.2 台基48-49
- 8.2.3 木料加工49
- 8.2.4 外墙49
- 8.2.5 砖49-50
- 8.3 功能空间划分50
- 8.4 德全堂中药铺保护现状50-52
- 第9章 其他古建筑遗址52-53
- 9.1 铁匠铺古建筑遗址52
- 9.2 杂货铺古建筑遗址52-53
- 第10章 胶州古建筑的保护及意义53-57
- 10.1 古建筑文物屡遭火灾53
- 10.2 胶州古建筑的保护53-54
- 10.3 胶州古建筑保护的意义54-55
- 10.4 保护胶州古建筑的措施55-57
- 第11章 综述57-58
- 参考文献58-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59-60
- 致谢6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洁;赵卫东;;基于信息分类的中国古建构件库平台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2 朱晓敏;;《扬州画舫录》建筑类词语研究的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3 刘海英;;寒地黑土之乡佛教寺院调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8期
4 孟琳;;传统建筑中木门窗装饰与式样演变分析[J];高职论丛;2010年04期
5 刘佳生;;浅析中国商业建筑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2期
6 张士杰;相炳哲;张源清;杨谆;;中国古建筑蕴含的现代设计特征及三维CAD方法研究[J];图学学报;2013年03期
7 王素;;关于“故宫学”学科建设的初步构想——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中心(下编)[J];故宫学刊;2011年00期
8 吴洋;郭小东;宋晓胜;杨夏;;拔榫状态下古建筑燕尾榫节点性能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9 杨云;;电视剧《走西口》的符号学意义[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10 蔡军,张健;《工程做法则例》成立体系的研究[J];华中建筑;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连民;姜立;任燕翔;赵景学;;基于三维CAD的中国古典建筑造型设计[A];第十四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刘连民;姜立;任燕翔;赵景学;;环保节材古建筑设计研究及软件实现[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章绵侨;;清代斗口模数制在仿古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A];第二届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创新学术论坛会刊[C];2010年
4 韩玮;;简析明清之前山西商业人文地理环境的历史变迁[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邢瑞明;;公主府彩画复原辨析[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6 张劲农;;我国皇家园林色彩分析[A];2013北京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3年
7 林晓钰;周淼;;“自下而上”的木构营造体系研究——试议中国乡土建筑研究新视角[A];2014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小伟;古建筑双跨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陈磊;屋木山水[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4 张帆;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再探[D];清华大学;2010年
5 陈志勇;应县木塔典型节点及结构受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刘彤昊;建造研究批判[D];清华大学;2004年
7 姜革文;商业·商人·唐诗[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颖慧;宋代商业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李瑞君;清代室内环境营造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健;浙江山水型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马婧;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中石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何鑫;云南道教建筑特色及其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余穆谛;云南清真寺建筑及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巩文斌;云南古代传统楼阁建筑特色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波;现代城市屋顶花园景观设计思考[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龚m:;传统园林建筑细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韩昱;古建室内装修中藻井的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刘良健;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和杜曲镇佛教寺院建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旭;宣化古城与历史建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36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3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