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类型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类型特征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落正在走向衰败。为了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的村落,2012年中国三部委联合发布有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立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列入名录的村落将作为重点保护和开发对象。三批传统村落中,浙江省共有176个,占据全国第三。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浙江传统村落地理信息的收集,利用GoogleEarth、 ArcGis10.2、SPSS16.0等基础平台,从其水平分布、垂直分布、交通特征以及与城镇的关联四个方面对浙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究;基于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原则确定分类标准,利用遥感图像对村落进行分类评价;搜集各村落的年代、形成原因、姓氏、人口、生产结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等资料,对不同类型的村落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了浙江传统村落类型结构及影响因素;基于类型结构,从市域及县域两个维度进行地域差异性研究;最后基于本文的数理分析结果,对浙江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思考和建议。本文主要有以下结论:浙江传统村落(1)水平空间分布不平衡,集中分布特点明显,可划分为四个集聚区带;垂直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2)与外界的连接交流主要依赖于一般县道、乡道、村道,然后依次为省道、主要县道、国道,同时,四个集聚带与不同等级道路的关联情况有所差异;(3)集中分布在距离县城6-25km的区域内,受外界影响小;(4)可分为平原傍水类、滨海渔村类、盆地块状类、山谷带状类、丘陵不规则类、山坳阶梯类、山坡阶梯类共七大类,每个类型村落均有其较为独特的景观特征;(5)整体类型结构以盆地块状类和山坡阶梯类为主,究其原因认为是较为封闭的环境延缓了农耕文化衰退历程且具有避世隐居的文化渊源以及农业生产需求的历史背景;(6)各地市传统村落类型结构差异性较大,同质特征不明显;各县市传统村落类型结构有明显聚类特征,可划分为15个区片;(7)保护与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好其分布特征和类型特征,有针对性、有差别性地进行统筹规划、区域性联合。
【关键词】: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类型 浙江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2.29;K878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3 论文的理论基础——人文地理学相关理论概述12-13
- 1.4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13-14
- 1.5 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14-16
- 2. 文献综述16-23
- 2.1 国外相关研究16-18
- 2.2 国内相关研究18-22
- 2.3 小结22-23
- 3. 浙江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特征23-36
- 3.1 水平空间分布规律23-26
- 3.2 垂直空间分布规律26-27
- 3.3 交通特征27-33
- 3.4 传统村落与县级城镇33-36
- 4. 浙江省传统村落的分类及类型特征36-50
- 4.1 分类标准36-37
- 4.2 基本分类37-39
- 4.3 类型特征39-50
- 5. 浙江省传统村落的类型结构分析50-61
- 5.1 总体类型结构特征50
- 5.2 影响因素分析50-55
- 5.3 基于市域类型结构分析55-57
- 5.4 基于县域类型结构分析57-61
- 6. 浙江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对策61-64
- 6.1 基于空间布局特征61
- 6.2 基于类型特征61-62
- 6.3 基于类型结构分析62-64
- 7. 研究结论与不足64-66
- 7.1 研究结论64-65
- 7.2 研究不足65-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1 浙江传统村落名录(三批)70-73
- 作者简介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文兰;周万村;李爱农;张宝雷;;基于GIS的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空间聚集特征分析——以茂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2 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3 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吴启焰;;欠发达地区聚落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安徽省宿州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4 金其铭;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5 程连生,冯文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6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7 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申秀英;李伯华;胡最;;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8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9 陆林,凌善金,焦华富,杨兴柱;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J];地理研究;2004年05期
10 黄晓燕;曹小曙;李涛;;海南省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关系[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鹏;湖南农村聚居模式的演变趋势及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晓梅;黔东南六洞地区侗寨乡土聚落建筑空间文化表达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85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859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