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滇西高原青铜文化中的鸡、马信仰——兼论“金马碧鸡”的起源
本文关键词:试析滇西高原青铜文化中的鸡、马信仰——兼论“金马碧鸡”的起源
【摘要】:滇西高原青铜时代墓葬中出土的鸡形饰杖首和铜马俑是该区域存在鸡、马信仰的物质反映,其中鸡信仰是滇西高原青铜文化中固有的传统,而马信仰则可能与盐源青铜文化有关。随着文化与族群间的交流和互动,新经济文化类型的产生,原本来源于不同区域的鸡、马信仰逐渐整合为一个整体,由此衍生出了云南地区古老而著名的"金马碧鸡"传说。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云南青铜文化 鸡马信仰 金马碧鸡 族群融合
【分类号】:K876.41
【正文快照】: 一、绪言云南青铜文化是我国青铜文化体系中一支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时代从商周到西汉末或东汉初,其中春秋战国至西汉为其鼎盛时期[1]。由于环境和文化的差异,云南青铜文化可以划分若干文化区,其中的滇西高原文化区(亦称洱海地区)以洱海为中心,大致包括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德广;;白族盐业生产科技——兼论“金马碧鸡”传说源于白族盐神文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2 张增祺;;略论滇西地区的青铜剑[J];考古;1983年07期
3 肖明华;;云南考古述略[J];考古;2001年12期
4 苑利;“白马”、“白鸡”现瑞与“金马碧鸡”之谜——韩半岛新罗神话与中国白族神话现瑞母题的比较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04期
5 刘弘;王楠;;古代西南地区“杖”制考[J];四川文物;2009年02期
6 田怀清;从考古资料看滇西地区的古代畜牧业[J];四川文物;1995年05期
7 周志清;云南洱海地区石棺墓初步研究[J];文博;2002年03期
8 杜瑜丽;;大鹏金翅鸟与白族的金鸡崇拜[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李昆声;;权杖·驯象长钩·图腾柱——云南考古三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10 张增祺;古代云南骑马民族及其相关问题[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德铭;哀牢文化论[J];保山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2 耿德铭;;哀牢文化——横断山水多民族的历史涛声[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3 耿德铭;;在改革开放中勃兴的保山文物事业[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姜国峰;李敏;张吟梅;;澜沧江流域彝族宗教信仰之崇拜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彝族乡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李福军;试论儒家思想对白族本主文化的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李金莲;云南古代滇池地区青铜文化中的贮贝器综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舒跃红;;“立碑”习俗在云南的历史源流浅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杨毅;论白文档案文献的开发利用[J];档案学研究;2000年01期
9 杨政业;农耕文化的颂歌——大理白族“绕三灵”剖析[J];大理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10 李云晋;;洱海区域汉晋砖室墓葬及族属考述[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段跃庆;木霁弘;;汉唐时期云南儒学的特点[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李福军;;白族本主文化与儒家思想探微——兼论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李东红;;中国边疆考古学的学术取向: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福;滇川黔相连地区古代交通的变迁及其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2 张宏宏;平地女性与山地女性[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李晓斌;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5 李洁;临沧地区佤族百年社会变迁[D];云南大学;2001年
6 苗红;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庆阳农耕文化与区域环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李中和;吐蕃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叶成勇;黔西滇东地区战国秦汉时期考古遗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蒋志龙;金莲山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佟波;新罗的佛教受容与对外交流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梅;云南大理白族银器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彭飞;昆明近代城市形态发展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董新浩;滇国青铜扣饰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婷婷;情报学视角下白族大本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云南大学;2011年
5 杨红梅;大理白族“绕三灵”中“执树舞”的文化解读[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周钰华;新华银器艺术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设计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安莹;彝族典型纹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清华;隋唐城池军事防御体系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继艳;川滇地区石棺葬的区域类型[D];四川大学;2002年
10 何建木;云南青铜文化区系类型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木基元;滇西北金沙江河谷石棺葬文化初论[J];东南文化;1995年02期
2 胡承志;;云南元谋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J];地质学报;1973年01期
3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第2卷(1960年)总目录[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01期
4 李有恒;;云南丽江盆地一个第四纪哺乳类化石地点[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02期
5 ;云南丽江人类头骨的初步研究[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02期
6 胡绍锦;;云南省呈贡县发现旧石器[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03期
7 张兴永;胡绍锦;郑良;;云南昆明晚更新世人类牙齿化石[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8年04期
8 陆庆五;徐庆华;郑良;;云南西瓦古猿头骨的初步研究[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1年02期
9 林晓;40年来国内学者对左江流域崖壁画的研究概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10 赵瑜;杨禹;;金鸡和黑龙[J];山茶;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一璞;张兴永;;云南丽江木家桥发现的哺乳类化石和旧石器[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七辑)[C];197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连强;建国以来冀北北方青铜文化发现与研究[J];文物春秋;2000年06期
2 刘恩元;贵州古代青铜冶铸工艺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史料;2002年04期
3 杨帆;试论金沙江流域及云南青铜文化的区系类型[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4期
4 陈显丹;凉山州青铜文化的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4期
5 周志清;试论“滇”国青铜农具[J];文博;2003年02期
6 贾文超;;青铜之光[J];收藏家;2003年05期
7 胡庆生;沙田河青铜文化区:古苍梧政治重心[J];岭南文史;2004年01期
8 疏仁华;略论古代铜陵青铜文化的特色[J];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杨妍;青铜时代——百科漫话之一[J];收藏家;2005年01期
10 维微;说锡器 (上)[J];收藏家;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堂;李文瑛;;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新探[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张德光;;晋国的青铜文化[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3 周卫荣;;试论中国青铜货币的起源[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4 徐心希;;试论闽越青铜文化[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徐心希;;试论闽越青铜文化[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秀峰;;鄂尔多斯青铜刀上的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7 董振涛;张国华;;浅论中国的青铜文化[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肖明华;;滇青铜文化与汉文化在云南的传播[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李保伦;;从考古材料看古夜郎与滇东北地区的青铜文化[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杨晔;张帆;曲业华;范新;;浅析青铜纹饰对现代设计的影响[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晨;青铜重器,墙内开花墙外香[N];北京日报;2007年
2 通讯员 王义根;问鼎天下[N];湖北日报;2006年
3 潘小祥;第九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隆重开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4 记者 殷珂邋通讯员 罗蕾 陈光明;以产业带动战略推进文化转型[N];黄石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开义;云南古代青铜文化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N];云南日报;2009年
6 记者 林春生;青铜文博会签约37个[N];安徽日报;2010年
7 记者 殷珂 通讯员 曹俊 柯少杰;《中国青铜古都—大冶》首发[N];黄石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卢建良;金湖建青铜文化特色街[N];黄石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松林;2010中国(铜陵)青铜文化论坛国际学术会议召开[N];铜陵有色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家伟;辽宁发现新玉种——“青铜玉”[N];辽宁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石岩;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蒋刚;太行山两翼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D];吉林大学;2006年
3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友华;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杨秀侃;吴越玉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朝旭;东周青铜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胜刚;辽宁境内出土的青铜刀及相关问题[D];吉林大学;2005年
4 何建木;云南青铜文化区系类型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陈虞添;骆越青铜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晓鹏;商代北方青铜文化向中原传播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建华;传统青铜酒具造型与装饰纹样的适合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刘莹莹;商周青铜觥的整理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闯;新疆天山史前青铜刀的类型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妙华;青铜瓿的整理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88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08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