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岭南建筑历史资源研究——以南越国时期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早期岭南建筑历史资源研究——以南越国时期为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南越国 岭南建筑 历史资源 地域文化 多元文化
【摘要】:对于岭南早期建筑资源的研究至今仍是学界较为薄弱的研究领域。由于年代久远、政治变迁、史料匮乏等原因,要像对中原地区秦汉时期建筑的考证那样也对南越国建筑状况得出较为确切的结论,尚较困难。近年来,随着南越国"秦汉造船工场遗址"、"五华狮雄山建筑遗址"、"南越王宫署遗址"等重要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南越国建筑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使我们对南越国建筑的发展状况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本文依据对建筑遗存资源的分析和考释,揭示出南越国建筑既具有独特的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又具有多元化文化的特征。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关键词】: 南越国 岭南建筑 历史资源 地域文化 多元文化
【基金】: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编号:2010KB26) 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资助项目“岭南古代美术史”(项目编号:2014X2D12)
【分类号】:K878
【正文快照】: 一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第一个封建王朝,国都位于番禺(今广州市)。它始建于公元前204年,传5世,公元前111年被汉武帝所灭,计九十三年历史,距今已2100多年。关于南越国的疆域,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在细节上尚未有共识。张荣芳、黄淼章先生在其《南越国史》上指出,南越国的疆域,东与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直寸;;陕西扶风黄堆乡发现周瓦[J];考古;1958年09期
2 ;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试掘[J];文物;197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明;福建秦汉墓葬文化类型及其民族史意义[J];东南文化;1988年Z1期
2 杨琮;从崇安汉城看西汉闽越文化[J];东南文化;1990年03期
3 杨琮;论西汉东、南两越考古学文化的关系[J];东南文化;1990年05期
4 区家发;广东先秦社会初探——兼论38座随葬青铜器墓葬的年代与墓主人问题(Ⅰ)[J];东南文化;1991年01期
5 杨琮;福建崇安城村古城遗址出土文字及考释[J];东南文化;1993年01期
6 邱立诚;广东秦汉时期建筑遗址初探[J];东南文化;1993年01期
7 曲用心;;汉初岭南地区铁器使用的社会机理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林琳;论秦汉时期越族船舶制造业的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9 何海龙;;走出蛮荒——交通与秦汉时期的岭南越族社会浅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10 秦大树;;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第一个高峰——9~10世纪陶瓷外销的规模和特点[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菊地大;;前期孙吴政权与荆州、交州[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天杞;;闽越族及其先民对人类做出的重要贡献[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杨琮;;闽越国社会经济的再探讨[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天杞;;闽越族及其先民对人类做出的重要贡献[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黄淼章;;南越国番禺都城对广州早期城市发展的影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棣;巴蜀摩崖建筑文化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上官绪智;秦汉军队后勤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郎国华;宋代广东经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高志超;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6 朱文涛;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仁杰;广州地区汉墓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黄佳梦;秦移民及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谭书龙;魏晋南北朝水军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4 姜翠屏;秦汉时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芳;华南沿海早期文化中的“南海”因素[D];厦门大学;2007年
6 逯鹏;岭南汉墓出土陶屋的初步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7 孙占民;汉晋水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小丽;秦汉时期岭南移民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苗丰;散见汉代陶文集录[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安舒颖;广东东莞中堂龙舟制作工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0多年前的文明南越国遗迹[J];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04期
2 ;尚食的古南越国[J];环境;2006年03期
3 ;2000多年前的文明南越国遗迹[J];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02期
4 江洪;;美法在南越的矛盾[J];世界知识;1955年10期
5 苏南;美帝侵略下日益崩op的南越}摷肹J];东南亚研究资料;1963年04期
6 韦东超;;关于南越国的几个问题[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7 方铁;;南越国的内外关系及其政策[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墓珍背后的南越风情[J];环境;2006年03期
9 刘瑞;;“雄王”、“雒王”之“雄”、“雒”考辨——从南越“雄鸡”木简谈起[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10 ;广州南越陶瓦文选刊[J];东方艺术;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麦玲;张荣芳;;南越国遗迹在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薛瑞泽;;论先秦两汉黄河文明对南越地区的影响[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3 邱立诚;;有关南越国史迹的几项考古发现[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薛瑞泽;;先秦至汉初南越地区与黄河文明的交往[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曾昭璇;曾宪珊;;南越国都城考古记[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6 曹旅宁;;南越国宫署遗址所出法律简牍初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图片[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林果;;闽越与南越考古发现比较[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李穗梅;;南越国时期的象牙贸易与制作[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萧亢达;陈伟汉;;试谈西汉南越国的商品经济与宫署遗址出土的鎏金半两铜钱[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舒涓 通讯员 曹晓亮;南越国宫署宫门重开[N];广州日报;2006年
2 记者 李培;就叫南越国宫署,,没错![N];南方日报;2007年
3 穗文物;南越国遗迹的发现、发掘与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文明 多位诠释[N];中国文物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赵志伟;不懈探索遗产保护工作[N];洛阳日报;2009年
6 记者 蒲荔子 实习生 李培 通讯员 韩维龙;南越王宫御苑风采今日重现[N];南方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明;南越国宫署将建世界级遗址公园[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谭秋明 李晓瑛;千年古井的活水源头在哪里?[N];科技日报;2012年
9 陶诚 (作者系广州市文化局局长、博士);加强博物馆建设 构建文化广州[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舒涓;两千年前广州地区盛产大枣[N];广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占盈;南越国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洋;美国对南越的援助1954-1975[D];郑州大学;2011年
2 李琼;1963年南越的“佛教徒危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珠才;南越国军事制度对广东南拳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03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0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