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辽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浅析
发布时间:2017-10-30 07:36
本文关键词:下辽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浅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下辽河地区 青铜时代 高台山文化 新乐上层文化
【摘要】:下辽河地区就是指下辽河平原,位于东经120°42′至124°45′,北纬40°43′至43°27′之间。下辽河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在整个东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中扮演着一个关键角色,下辽河地区处于辽西地区与辽东山地之间,为它们之间的文化传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因此下辽河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呈现出或此或彼,既此又彼,又独具特色。 下辽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发现与分布主要集中在下辽河平原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主要文化有高台山文化和新乐上层文化。从居住址和墓葬两个方面入手,对主要文化出土的典型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将下辽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分为四期。第一期以高台山文化早期为代表,相当于夏代中晚期至商代早期;第二期以高台山文化晚期、新乐上层文化早期为代表,,相当于商代晚期;第三期以新乐上层文化晚期、老虎冲遗址和郑家洼子一期为代表,相当于西周早期至战国早期;第四期以辽中老观坨燕国窖藏为代表,相当于战国晚期。 根据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青铜器推测农业在夏商时期已初具规模,但生产力发展远不如当时的中原地区;渔猎业为当时农业的辅业;纺织业较为成熟,人们掌握纺织技术并应用到生活中;制陶业较为发达,出土的陶器以生活用具为主并且发现了陶窑;制铜业发展较快,从冶铸技术的初步掌握到技术运用的娴熟与高超。由此可以分析出当时生业与技术的发展情况。从墓葬形制等方面探讨了下辽河地区与辽西平原和辽东山地两大区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关系,为弄清青铜时代文化发展及走向提供了一些资料。
【关键词】:下辽河地区 青铜时代 高台山文化 新乐上层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9
- 一、 下辽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发现与分布9-18
- (一) 下辽河地区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9-10
- (二) 下辽河地区发现的青铜时代遗址及墓葬10-16
- (三) 下辽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分布16-18
- 二、 下辽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分期18-43
- (一) 陶器19-37
- (二) 青铜器37-42
- (三) 下辽河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分期42-43
- 三、 对下辽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生业与技术的分析43-47
- (一) 农业43
- (二) 渔猎业43-44
- (三) 纺织业44-45
- (四) 制陶业45-46
- (五) 制铜业46-47
- 四、 下辽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与周围文化的关系47-50
- (一) 与辽西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关系47-48
- (二) 与辽东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关系48-50
- 五、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淼;段天t
本文编号:1116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16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