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桑干河流域辽金建筑营造技术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06 23:12
本文关键词:山西桑干河流域辽金建筑营造技术探析
【摘要】:山西作为黄河、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境内拥有河流众多。桑干河为永定河的上游,是海河的重要支流,其主流恢河发源于山西省北部宁武县的管涔山分水岭村,源子河发源于山西省左云县的截口山,靠近长城。两河在朔州朔城区马邑村会合后始称桑干河,流经朔城区、山阴县、应县、怀仁县,在怀仁县古家坡附近进入大同市,经河北省汇入永定河。 山西境内的桑干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北部少数民族通向汉民族聚居地的咽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陷入民族纷争之中;在此可享受难得的多民族文化融合之硕果。因此,这片土地是我国历史上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也是各族人民聚居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地域。 笔者运用乡野调查与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辽金建筑营造技术”为主要切入点,试探性地分析山西桑干河流域内辽金建筑,所具有的地域性营造技术一般特征,从而为日后研究山西境内其它区域的同时期建筑,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同时也为山西境外桑干河流域内辽金建筑的营造技术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共分六章,分别从三大部分来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由第一、二章组成,首先介绍山西桑干河流域的基本特征。文章以相关背景资料为基础,分别从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人口分布、文化、交通、宗教信仰等多方面进行入手,对研究流域的特征进行了阐述与讨论,并进一步得出研究该流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也为研究这一带辽金建筑的营造特征做好了理论铺垫。 第二部分:由第三、四、五章组成,即地域性营造技术特征分析。文章以该流域的特征为理论依据,简单阐述了流域对建筑营造的影响,并通过选取实例、列表分析的方法,提取出选址布局、营造材料及营造技术的共性;之后再将宋《营造法式》及唐代建筑特征与之共性相类比,最后得出山西桑干河流域辽金建筑地域营造技术的一般特征。 第三部分:由第六章组成,主要为对全文的总结,同时,也对“建筑遗产保护”的理念,提出了笔者个人的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9.1;TU-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贵祥;;唐宋单檐木构建筑平面与立面比例规律的探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2 金良生;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实测记[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杨裕利;;桑干河盆地新构造运动[J];武测科技;1989年04期
4 吴忱,马永红,张秀清;从晋北地区地貌演化看桑干河的古流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5 林哲;以管窥豹 犹有一得——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木大作营造尺及比例初探[J];古建园林技术;2002年03期
6 朱向东;田悦;;山西应县净土寺大雄宝殿营造技术特色分析[J];古建园林技术;2008年04期
7 王银田;解廷琦;周雪松;;山西大同市辽代军节度使许从峗夫妇壁画墓[J];考古;2005年08期
8 耿莉玲;;太原宋金木结构建筑特点[J];文物世界;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1149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4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