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京道城址的考古学观察
发布时间:2017-11-07 08:13
本文关键词:辽中京道城址的考古学观察
【摘要】:本文将中京道地区发现的78处城址以城墙周长3600米和1000米为界,分为大、中、小三类,并由此分析了府、方州、县、头下州等各等第城址在规模上的差异,提出政治因素自上而下的作用,经济因素自下而上的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作用共同影响了中京道内城址规模的大小。在城址分布与选址方面,大型城址的营建选址主要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型城址在各区域均匀散布,便于自身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小型城址主要沿中京道边缘,特别是西部和东南部交通要道分布,凸显了交通枢纽及军事障塞的功能。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878.3
【正文快照】: ?1?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圣宗下令建中京城,置大定府,中京道之建置即始于此。作为辽朝疆域的中心地带,中京道交通上汇通四方,经济上农牧两宜,所辖范围主要包括今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和辽宁省西部,按自然地貌可分为四个区域:西部燕山山谷地带(滦河流域),中部七老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松柏;任学军;;辽高州调查记[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2年Z1期
,本文编号:1151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5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