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降雨对榆阳区明长城单体建筑模型破坏的定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7 21:02

  本文关键词:降雨对榆阳区明长城单体建筑模型破坏的定量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力侵蚀 重力侵蚀 累计产沙量 降雨历时


【摘要】:降雨对陕北地区明长城单体建筑的破坏方式主要有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两种。研究表明,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降雨强度的增加不仅使两种破坏发生的时间提前,还大幅增加了破坏的程度。只有降雨量大于12mm的降雨才能对遗址模型产生水力侵蚀破坏,而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水力侵蚀破坏越严重;遗址模型D2-2和D2-4在降雨中水力侵蚀破坏最严重。重力侵蚀多发生于降雨一段时间之后,具有突发性,通常降雨量大于25mm的降雨才能对遗址模型产生明显的重力侵蚀破坏;遗址模型D2-1和D1-1在降雨中侵蚀破坏最严重。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世界文化遗产地风险预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BAK01B00)子课题“世界文化遗产地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与集成示范”(2013BAK01B05)
【分类号】:K878
【正文快照】: 1前言榆阳区明长城单体建筑位于西北干旱地区。该地区年降雨集中,呈集中暴发式的特点[1-6],这种降雨特征对该地区土遗址的保存非常不利。作者已详细论证了降雨对明长城单体建筑破坏的影响因素和破坏方式,并采用模拟降雨的方法验证了明长城单体建筑的两种破坏方式和具体的破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强国,刘纪根;关于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2 郑粉莉,高学田;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3年02期

3 李勉,李占斌,刘普灵;中国土壤侵蚀定量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2年03期

4 郑书彦;;重力侵蚀分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5期

5 张汉雄,王万忠;黄土高原的暴雨特性及分布规律[J];水土保持通报;1982年01期

6 王万忠;黄土地区降雨特性与土壤流失关系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83年04期

7 谢云,刘宝元,章文波;侵蚀性降雨标准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4期

8 李占斌;朱冰冰;李鹏;;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08年05期

9 孙泉忠;王朝军;赵佳;郑洁;陈菊艳;;中国降雨侵蚀力R指标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超;黄土沟坡重力侵蚀过程模型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家振;董召荣;赵波;周俊;聂刚;;侵蚀性降雨与土壤侵蚀关系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2 赵波;董召荣;姚孝友;何方;吴楠;;淮河流域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3 李志伟;吴绍洪;赵东升;;吉林省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4 向晓军;谭德军;罗真富;谢洪斌;陈凤英;李奇;;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土壤侵蚀因子的提取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5 黎志键;方崇;;非参数投影寻踪回归在坡面土壤侵蚀产沙量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6期

6 魏霞;李占斌;李勋贵;沈中原;亢伟;邹斌华;;淤地坝坝地淤积与侵蚀性降雨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7 伍铁牛;付秋萍;范冬庆;;更新世黄土高原强烈侵蚀期发生的环境条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8 王彦辉;陇东黄土地区刺槐林水土保持效益的定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9 李云开;杨培岭;田英杰;任树梅;赵焕勋;;强烈侵蚀产沙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支持向量机预报模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杨建英, 赵廷宁;坡面侵蚀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连奇;潘少奇;朱文博;;基于RS和GIS的洛宁县土壤侵蚀研究[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夏卫生;刘春平;雷廷武;莫靖龙;;降雨强度影响缓坡地产沙量的实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刘洪鹄;张平仓;刘宪春;;长江流域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杨小平;师长兴;李炳元;朱秉启;;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浅析中国地貌若干问题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5 程庆杏;吕万民;吴百林;;土壤侵蚀的雨量标准研究初报[A];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暨2004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段淑怀;李永贵;刘宝元;符素华;叶芝菡;袁爱萍;路炳军;;北京地区土壤流失方程[A];全国第二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纪根;蔡强国;郑明国;;中大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与模型研究[A];全国第二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蔡强国;刘纪根;;流域侵蚀产沙模型与尺度转换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9 王瑞芬;张贤瑞;方天纵;史明昌;;水蚀定点监测数据库系统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10 秦伟;朱清科;张岩;吴宗凯;蔡德光;;基于GIS和RS的退耕还林工程土壤保育价值评估方法研究[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湿热地区降雨对墙体传热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郑江坤;潮白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史宇;北京山区主要优势树种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程复;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恢复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河川径流泥沙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洁;红壤坡地柑橘园水土保持水文效应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7 武红娟;气候变化对甘肃黄土地区公路边坡侵蚀影响及防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王华;植被护坡根系固土及坡面侵蚀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林杰;基于植被结构特征的土壤侵蚀遥感定量反演[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徐勤学;紫色土区主要农业活动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土壤侵蚀规律与坡面侵蚀经验模型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贾海啸;湖北省径流小区观测数据的整合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崔普伟;基于单元流域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沙经验模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田增刚;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区评价及措施配置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李玲;基于3S技术的霍山县土壤侵蚀动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姬翠翠;基于遥感和GIS的三北地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李海燕;阜新孙家湾矸石山水土流失和沟蚀演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石峰;天山北坡山区水利工程弃渣场水土流失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余芬;石台县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柯景福;甲比科特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综合治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光赤,阮永芬,杨静;降雨与边坡稳定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2 王礼先,吴长文;陡坡林地坡面保土作用的机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3 李钜,章景可,李凤新;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模型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4 张科利,细山田健三;坡面溅蚀发生过程及其与坡度关系的模拟研究[J];地理科学;1998年06期

5 章文波,谢云,刘宝元;利用日雨量计算降雨侵蚀力的方法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6期

6 杨子生;滇东北山区坡耕地降雨侵蚀力研究[J];地理科学;1999年03期

7 罗来兴,祁延年;陕北无定河清涧河黄土区域的侵蚀地形与侵蚀量[J];地理学报;1955年01期

8 朱震达;对于“南阳盆地边缘花岗岩丘陵地区侵蚀地形的初步观察”一文意见的答覆[J];地理学报;1955年03期

9 蒋德麒 ,赵诚信 ,陈章霖;黄河中游小流域径流泥沙来源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66年01期

10 张汉雄;黄土高原的暴雨特性及其分布规律[J];地理学报;198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书彦;滑坡侵蚀及其动力学机制与定量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2 徐永年;崩塌土流动化机理及泥石流冲淤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1年

3 叶浩;黄河中游陕蒙接壤地区劈砂岩重力侵蚀机理及定量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翼;城市透水面集水效应现场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克新;李占斌;于国强;;黄土高原小流域重力侵蚀稳定可靠度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重力侵蚀强度分极指标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朱秀端;;闽北山区重力侵蚀灾害与防治对策[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李国华;;闽北山区重力侵蚀危害及其防治[A];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万晔;史正涛;;云南水土流失灾害及其环境效应[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市水利局 陈来如;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N];安庆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范颖华;北京饮水源下功夫“洁身自好”[N];华夏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迎春;基于GIS/RS的砒砂岩区沟沿线演化影响因素及侵蚀风险度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书芳;黄土沟坡重力侵蚀机理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严桥;多种降雨条件下沟坡重力侵蚀过程模型试验[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赵超;黄土沟坡重力侵蚀过程模型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柴春阳;雅泸高速文武坡喇嘛溪沟重力侵蚀及其对工程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4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54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