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时空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分布时空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嵩山地区 史前聚落 时空分布模式 空间分析 形成机制
【摘要】: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型分析,按照裴李岗(9000-7000 a BP)、仰韶(7000-5000 a BP)、龙山(5000-4000 a BP)、夏商(4000-3000 a BP)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9000-3000 a BP)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套适应于史前聚落时空分布模式研究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环嵩山地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史前聚落均具有集聚型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裴李岗和夏商时期聚落分别具有2个集聚中心,仰韶和龙山时期聚落分别具有3个集聚中心;2区域史前聚落空间分布重心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特征。裴李岗时期聚落以分布于南部地区为主,仰韶聚落分布重心开始向北部迁移,这种态势在龙山时期仍在持续。夏商时期,聚落分布形成了以嵩山北部为重心的东西分异特征;3史前聚落空间分布总体形态及演化特征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条件与人类文化演进关系密切。以狩(渔)猎采集为主的经济形态使得裴李岗聚落主要分布于近山丘陵岗地与近水高台地两种地貌单元。全新世中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于南部平原地区影响较大,近山地区地势较高、顶面平坦的地貌单元成为仰韶、龙山时期聚落营建与开展农业生产理想的场所。夏商时期社会形态的复杂化使得聚落具有围绕都邑性中心聚落集中分布的趋势,嵩山北部也成为聚落分布的核心区域。
【作者单位】: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014,41201414,4117100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83) 嵩山文化研究会重大项目~~
【分类号】:K878
【正文快照】: 1引言地理空间中的点目标具有一定的分布形态,一般可分为集聚型、随机型与均匀型等类型。不同的点目标分布模式代表不同的地理学意义,因此对点目标空间分布形态的判释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考古学也非常重视以早期聚落为代表的点目标空间分布形态研究。不同类型的聚落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耀鹏;略论史前聚落的萌芽与发生[J];中原文物;2003年05期
2 李龙;;中原史前聚落分布与特征演化[J];中原文物;2008年03期
3 孟华平;黄文新;张成明;曾令兵;田晴;;大洪山南麓史前聚落调查——以石家河为中心[J];江汉考古;2009年01期
4 赵春青;;新发现 新成果 新观点 新方法 新理念:2012年度中国史前聚落考古研究的新进展[J];南方文物;2013年01期
5 钱耀鹏;史前聚落的自然环境因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裴安平;;史前聚落的群聚形态研究[J];考古;2007年08期
7 毕硕本;郭文政;闾国年;;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坡向坡度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06期
8 鲁鹏;杨瑞霞;;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1期
9 ;书讯[J];大众考古;2014年05期
10 刘辉;史前聚落与考古遗址[J];东南文化;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于嘉;内蒙古史前聚落遗址:发现罕见房屋构件[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南京师范大学 裴安平;关于史前聚落群聚形态研究的几个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8年
3 魏兴涛 张小虎 胡小平 宁建民;河南灵宝铸鼎塬史前聚落调查取得重要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7年
4 任占斌;哈民史前聚落遗址第三次发掘 发现大量人骨遗骸和玉器[N];通辽日报;2012年
5 李恭 丁岩;陕西横山发现史前聚落遗址[N];中国文物报;2004年
,本文编号:1204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0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