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宝丰县廖旗营墓地东汉画像石墓
本文关键词:河南宝丰县廖旗营墓地东汉画像石墓
更多相关文章: 河南 宝丰县 廖旗营墓地 画像石墓 东汉中期偏晚阶段
【摘要】:正2010年5~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受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对河南宝丰县廖旗营墓地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廖旗营墓地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关镇友好村廖旗营村民组的东部,西起净肠河,东至史营村东北,绵延近2公里(图一)。发掘区分A、B、C三个地点,共清理战国、两汉、唐宋及明清等时期墓葬177座、窑址3座、灰坑1个。其中B地点的M9、M10两座汉画像石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宝丰县文物局;
【分类号】:K878.8
【正文快照】: 2010年5~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道、墓门、甬道、前室和双后室组成,通长程建设,受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12.1、深2.4米,方向175度。墓壁均用34厘保护办公室委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对河南米×13厘米×6厘米的小砖单层错缝平砌而宝丰县廖旗营墓地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波;;徐州画像石与全国画像石之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周学鹰;对一幅“汉代建筑画像石”的重新释读(之二)——从三维空间的角度[J];华中建筑;2002年01期
3 王凤娟;从山东画像石看汉代送葬与祭祀礼俗[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杨絮飞,李国新;浙江海宁画像石造型语言浅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王娟;;陕北画像石艺术思维的走向——以绥德延家岔守墓神yG信仰为中心的考察[J];装饰;2009年10期
6 孔令忠;;石盘汉墓画像石断代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胡海帆;;“偃师邢渠孝父画像石”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02期
8 岳翔;李传兴;黄永飞;;安徽宿县褚兰汉画像石墓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任日新;;山东诸城汉墓画像石[J];文物;1981年10期
10 岳凤霞;刘兴珍;;浙江海宁长安镇画像石[J];文物;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靖;;论汉代墓室画像石中三个历史题材的辟邪镇墓功用[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杨建东;;画像石的内容是表现的阴司世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3 黄雅峰;;海宁汉画像石墓的保护利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化民;;安徽宿州褚兰画像石“治经讲学”题材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永德;;“太尉府门”画像石略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瑞峰;;徐州韩山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画像石[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建东;;浩浩荡荡的车马奔向阴司[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鞠辉;;河南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两幅画像的考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霍巍;;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以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画像石刻为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郑建芳;;对山东邹城“四面人脸”画像石刻的探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济阳县文广新局 济阳县博物馆 巴建英 王勇;山东济阳发现汉画像石墓[N];中国文物报;2014年
2 惠江梅 杜学圣;北寨汉墓画像石览胜[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乔建军 闫宏东 姬翔月;陕西米脂官庄发掘汉画像石墓[N];中国文物报;2005年
4 熊建平;山东济阳发现汉画像石墓[N];中国文物报;2004年
5 张连杰 张京平;考古又有重大成果东汉画像石墓惊现津门[N];天津日报;2004年
6 记者 李京华;北京发现明代浅浮雕画像石墓[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贾庆元 苏肇平;萧县破阁抢救发掘百余座汉墓[N];中国文物报;2000年
8 朱华;汉代历史的立体画卷[N];中国文物报;2013年
9 李曰训 郑希敏 郭立民;山东邹平发现汉代墓地[N];中国文物报;2007年
10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王煜;汉代图像与古人眼中的“天堂生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树德力;车马出行画像石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邱枫;山东青州傅家画像石艺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于悦;陕北画像石的地域特色和来源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孙鹏;从南阳地区画像石看谶纬中的神话结构[D];河北大学;2009年
5 段晓岑;嘉祥画像石空间艺术探微[D];湖北美术学院;2011年
6 郝青松;形式的流传与意义迁移[D];天津美术学院;2006年
7 任世忠;山东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刻造型艺术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涛;汉代画像石墓中的“祥瑞”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赵芳超;陕北、晋西北地区画像石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刘翠;南阳麒麟岗汉墓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207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0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