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河与阿姆斯特丹古城的演变与保护
本文关键词:论运河与阿姆斯特丹古城的演变与保护
【摘要】:本文从阿姆斯特丹城市历史发展出发,揭示其城市历史以及城市建设发展与运河生长的关系:运河为城市演变生长带来契机,而城市的发展又进一步扩充了运河体系,最终形成阿姆斯特丹古城目前独特的"城市—运河"空间体系。此外,分析了运河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城市对运河发展的反作用,特别是阿姆斯特丹运河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策略。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资助项目:中国园林博物馆展陈系统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NO.Z121100000312043)
【分类号】:K86
【正文快照】: 荷兰整个国家有3/4的土地面积在1运河对城市起源和发展的作用海平面以下,阿姆斯特丹作为一座临河1.1河流对城市定址的影响临海的城市,河流对阿姆斯特丹的建城阿姆斯特丹始建于12世纪末期和发展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为城市选到13世纪初期,一群冒险者选择在阿址和初建起到决定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阿姆斯特丹艾河北岸住宅区规划和建筑设计[J];世界建筑导报;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曲梅;;城市中心人口外迁中的教育问题与对策——以伦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7期
2 葛岩;;上海市中心城现状发展评价及规划策略探讨[J];上海城市规划;2014年03期
3 邓志旺;;城市更新政策研究——以深圳和台湾比较为例[J];商业时代;2014年03期
4 徐翔;;城市文化发展阶段演进的理论向度[J];中国名城;201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闫晋波;在我国城市更新中城市营销与建筑策划的互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潘俊峰;边缘·边界·跨界[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韬;长沙历史街区自组织再更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张曦;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袁婧;城市再生语境下的共享性景观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张霜霜;“再见少城”—成都“少城”片区城市空间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朱宽樊;深圳市旧工业区发展单元更新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6 梁姗;北京市定向安置社区的开放空间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7 吴婷;海口滨海新村社区环境改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赵志田;城市老工业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9 张力;国外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王晓璐;国外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岩;;租界、社会变革与近代天津城市空间的演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曾桂林;;近代柳州城市空间的演变[J];广西地方志;2007年05期
3 张戌凡;;城市空间节点 麦迪逊印象[J];中国名城;2008年02期
4 陶雄军;;当代艺术与城市空间[J];南方文坛;2008年01期
5 吕拉昌;;“城市空间转向”与新城市地理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6 Laretna T. Adishakti;周广西;;城市空间遗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和手段[J];中国名城;2009年01期
7 张俊;;都市生活与城市空间关系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叶中强;;民国上海的“城市空间”与文人转型[J];史林;2009年06期
9 王洪义;;怅望时空——城市空间中的线性意味及时间感[J];公共艺术;2009年02期
10 沈玲;;浅谈城市空间与装饰艺术的融合[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斌;;尺度调整背景下城市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原因、机制、后果与规划引导——以南方F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代容;曾奕东;廖飞雄;;华南城市空间绿化的应用与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赵学彬;;空间风险:社会多元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锦富;徐小磊;;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探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于涛方;吴泓;;全球化进程中北京城市空间不平等格局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俊霞;;触媒视角下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的整合[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温莉;彭灼;吴s铉,
本文编号:1218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1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