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论玉树藏娘佛塔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2017-11-24 21:13

  本文关键词:论玉树藏娘佛塔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藏娘佛塔 历史 文化价值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藏娘佛塔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着眼于后弘期藏传佛教的发展,追寻印度大师弥底入藏传法的踪迹,从而掌握藏娘佛塔的形成背景及其创建、发展。可以说藏娘佛塔的创建是后弘期多康地区藏传佛教复燃的标志。同时这座佛塔被誉为世界上颇负盛名的佛教三大佛塔之一。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还收藏有罕见的稀世珍宝,并一直传承和发扬着光彩绚丽的艺术文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后弘期崛起的这座佛塔,笔者在参考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论文内容划分为六个方而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藏娘佛塔的目的,揭示乡村文化研究的意义。分析了有关佛塔、藏传佛教佛塔和藏娘佛塔的研究现状,不仅为本篇论文收集了详实的参考资料,还找出相关文献的利弊进行对比,汲取了有益可靠的资料,发现其不足之处,找出突破口,进而去充实相应的内容,力争本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充分。再者,依据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做到客观、真实、科学。 第二部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创建藏娘佛塔的印度大师弥底,一位后弘时期对藏传佛教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却被世人极少关注研究过的班智达。在概述佛塔的起源和发展的前提下,分析藏娘佛塔的创建背景,从而引入创建者,揭示藏娘佛塔创建的意义。接着以弥底的转世系统作为阐述藏娘佛塔发展的脉络,研究藏娘佛塔的兴衰。 第三部分论述了藏娘佛塔的文化特点。从藏娘佛塔的建筑结构着手,分析此塔较为独特的建筑设计。通过三种不同的象征寓意揭示出藏传佛教建筑实体的内涵,领略藏传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略谈藏娘佛塔的附属建筑,突出通天河流域藏传佛教建筑实体的别样风格。总结藏娘佛塔文化的民族性、宗教性和区域性 第四部分论述了藏娘佛塔的文化价值。从佛塔的建筑艺术、壁画艺术、雕塑艺术入手,分析噶域藏娘佛塔的艺术流派,透过实体表面窥探历史,在陶醉于艺术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下,还能深受其文化的熏陶,使人们的心灵得到陶冶。再者,从藏娘佛塔的文物着手,罗列典型珍贵的物品,并以年代排序,在论述其价值的同时也能体现出不同年代的不同风格,进而体会不同时代所体现的社会背景。最后,总结了文物的时代性、艺术性和完整性,揭示藏娘佛塔文物的珍贵及其价值。 第五部分论述了藏娘佛塔的功能。藏娘佛塔作为特殊的宗教建筑实体发挥着宗教特有的功能,使得信仰者对此虔诚膜拜,修建宗教建筑乐此不疲。作为文化的载体,起到了建筑发展、艺术发展的功能,并得到有力的保护和延续的作用。论及社会功能,佛教本身汲取了社会道德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因而藏传佛教建筑实体对于人类社会有着一定的保障作用。 第六部分是本篇论文的结语,主要叙阐述了藏娘佛塔在藏传佛教形成中的历史地位。分析了现今以文化内涵为主流的旅游业中,藏娘佛塔对于地区旅游文化事业所起到的积极效益。并呼吁更多的学者不要将研究目光固守在特定的范围内,作为新时代的研究者,应拓宽眼界,鼓足勇气,爬山涉水去探寻遗落高原一隅的藏族传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红;浅析我国佛塔的建筑艺术成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2 尕藏加;藏式佛塔考述[J];中国藏学;1996年03期

3 白日·洛桑扎西;;试论藏传佛教微型雕塑“嚓嚓”在藏区的传入与发展[J];中国藏学;2006年03期

4 班班多杰;也谈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的关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王亚欣;藏传佛教文化的旅游价值探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湛如,丁薇;印度早期佛教的佛塔信仰形态[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4期

7 秦永红;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周炜;西藏佛塔“曲单”的佛学内涵[J];西藏旅游;1994年03期

9 冯智;西藏早期藏式佛塔文化[J];西藏民俗;1998年02期

10 索南才让;佛塔的起源及其演变[J];西藏艺术研究;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1223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23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