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后岗二期文化与周邻文化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09:11

  本文关键词:后岗二期文化与周邻文化关系及相关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后岗二期文化 周邻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交流与互动


【摘要】:不同考古学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与互动,是考古学文化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可以使该考古学文化吸收、融合外来先进的文化因素来不断丰富、壮大、发展自己,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史前社会逐步向文明社会迈进。对不同地区考古学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探讨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周邻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及相互关系等问题,更对我国古代文明起源等相关研究有着重大作用,甚至于对进入王国文明时期的王朝兴起与更替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考古学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研究成为当今考古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主要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对后岗二期文化与周邻地区的王湾三期文化、造律台文化、龙山文化、陶寺文化、杏花文化以及雪山二期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进行分析,揭示后岗二期文化与周邻考古学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所处的地位,探讨后岗二期文化的来源、去向、族属、在豫北冀南地区“消失”的原因以及该地区之后兴起的先商文化的来源等相关问题。文化因素分析表明,后岗二期文化与南部的王湾三期文化之间存在着颇为频繁的交流与互动,两者之间的文化交流通道有东西两条;与东南部造律台文化之间有诸多相似相同的文化因素,关系密切,对后者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东方龙山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较为频繁,可分为早晚两段,早段与晚段之间文化交流的趋势及双方所处地位发生改变;与西南部的陶寺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呈从早到晚增加的趋势,以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为主,但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并不是持久的、稳定的,且主要集中于前者的边缘类型中;与西北部杏花文化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以后者影响前者为主,其影响深入前者的核心分布区域,对后岗二期文化的发展以及该地区之后兴起的先商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与北方雪山二期文化之间亦存在着较为频繁的文化交流,主要为前者对后者施加影响,使得燕山以南地区文化面貌和文化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后岗二期文化主要是在豫北冀南地区孟庄龙山早期文化等龙山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基础之上,同时又吸收部分周邻文化因素而形成的。而豫北冀南地区孟庄龙山早期文化等文化遗存主要来源于分布于该地区的仰韶文化晚期大司空类型。后岗二期文化的族属应与古史传说中的“共工氏”有关。后岗二期文化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豫北冀南地区近乎“消失”的原因则与该时期黄河下游地区巨大的洪水灾害有关。此次大洪水给海拔较低的豫北冀南地区带来致命危害,使得该地区大部分后岗二期文化先民被迫北迁。如此,后岗二期文化将大量自身文化因素,经冀中京津地区,传播至燕山以北地区,对燕山以北稍晚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入二里头文化时期,豫北冀南地区兴起的先商文化主要是在后岗二期文化的基础之上,受到周邻地区尤其是西部晋中北地区和东部海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吸收融合周邻文化的一些文化因素而形成的。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振鹏;;区域文化如何创新[J];w,

本文编号:1273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73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7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