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句丽山城遗址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辽宁高句丽山城遗址保护研究 出处:《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高句丽政权影响极大,在辽宁东部山区建立了多个独具特色的防御城堡,用以抵抗中原势力的征伐。辽宁地区高句丽遗址、遗迹调查和保护研究成果较少,且几乎全部是有关保护五女山山城原则、措施以及策略,虽有指导性,但很宏观,缺少针对性和操作性。 论文先将对高句丽山城遗址的现状进行一定的阐述,然后根据高句丽遗址本身的特殊性提出其保护存在的问题。后根据提出的三个问题在后面三章中一一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1、由于高句丽山城遗址遍布辽东丘陵地区,数量很大,但是保护资金及人力物力均有限,在这样一种不利的条件下,想要做到全方位无差别保护是不现实的。为解决这一难点,本文建议将高句丽山城遗址的保护整体对待,首先应有针对性地对各高句丽遗址进行详实的调研,对现状及环境进行分析,然后从遗址本身特点出发,提出一套遗址分级的体系。本文从高句丽的城邑制度和山城形制出发,建议将遗址分为四级,根据这个级别的划分来完成以下的工作 2、在各个高句丽遗址当中,缺乏对遗址本体有效地分析,以至于对遗址保护范围划分不清晰,且没有针对性。所以在第四章就针对这一点,分别说明了四级遗址保护范围的划分方法,重点说明了一、二级遗址的保护范围划分方法,并以凤凰山山城和高尔山山城为例。在划分过程中,重点包括自然分析、流线分析、视线分析、特使区位分析、非物质要素分析以及图底整合这几个步骤。 3、由于对于前两项宏观和中观上保护工作的不当,进而造成遗址本身欠缺行之有效的具体保护措施,第五章就技术层面对遗址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遗址的保护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87;K8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万松;;城市建设与古代都城遗址保护[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喻学才;遗址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刘科伟,牛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地理;1999年05期
4 权东计,朱海霞;汉长安城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3期
5 杨谦;遗址保护中的建筑设计问题[J];建筑学报;2001年11期
6 刘克成;肖莉;王璐;;盛世留影——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设计[J];建筑与文化;2007年06期
7 徐行川;;四川省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和月亮湾城墙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J];世界建筑;2006年05期
8 张祖群;环境保护——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基点[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侯卫东 ,王瑾 ,贺林;汉阳陵“罗经石”遗址保护工程[J];文博;2005年04期
10 侯卫东 ,王瑾 ,贺林 ,茹小珍;汉长乐宫4号宫殿遗址保护工程[J];文博;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林;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盈;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2 谭敏;现代城市街道空间景观系统化研究及整合思路[D];重庆大学;2004年
3 吕楠;西安城墙内侧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程晓燕;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赵晓宁;论我国世界遗产地周边环境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四川大学;2006年
6 赵楠艳;南京明城墙周边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江军廷;地块尺度及用地边界对城市形态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8 闵思卿;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空间的生产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慧慧;古代窑炉遗址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璐;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保护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16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31637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