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展示体系构建举隅

发布时间:2017-12-22 13:10

  本文关键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展示体系构建举隅 出处:《长安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管理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文化旅游 展示体系 鸿山遗址


【摘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旅游展示体系构建,是旅游管理专业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以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展示体系的构建为例,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展示体系构建探索,界定其文化界限与特点,厘清其文化内涵与价值,对于实现其旅游功能定位,构建其旅游展示体系,具有重要的文化开发与旅游管理学意义。 实证与举隅等研究方法,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展示体系构建的研究提供了主要技术思路,以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开展文化旅游展示体系的构建举隅和实证研判,辅之于文献资料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及总结归纳法等,可从文化与资源等视角,系统概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旅游规律,准确发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个性,清晰还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原貌,科学地展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旅游价值。 论文的主要结论在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旅游展示体系设计,具有方向性、文化性、旅游性和层次性。(1)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旅游展示体系设计,不仅包括供给方的有效导引展示,还包括受众方的体验感知展示,具有方向性;(2)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旅游展示体系设计,应在厘清其文化线索的基础上,运用陈列展示、地脉协调、核心元素定位、文脉延伸及情景再现等方法,实现其文化承传与共享,具有文化性;(3)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旅游展示体系设计,从旅游学角度,增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旅游展示体系设计的通俗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具有旅游的产业文化意义;(4)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旅游展示体系设计具有层次性。围绕“解读”,在设计思路上具有让游客从简单直观的“看景”,向了解其文化内涵的“读懂”方向转变,实现文化意义上的层次飞跃。所展示的四个文化层次分别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效果。其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遗址本体展示、遗址特色展示、地域文化展示及民族精神文化展示。第一层次是遗址本体展示,仅局限于遗址遗迹的“解读”信息供给设计,是一种经济直观的“解说”、“解读”过程。第二层次是遗址特色展示,对遗址文化的个性归纳与特色总结,具有从“解说”向“读懂”迈进的文化意义。第三层次是遗址的地域文化展示,站在地域的高度,展示遗址的系统地域与特色文化,,将“解说”“遗址”向了解其“文化”的意义上迈进。第四层次遗址的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展示,将将“读懂”“遗址”与“读懂”“文化”融为一体,实现文化意义上的展示。该展示层次在设计思想上更多地反映民族的文化价值。(5)高层次的国家遗址公园文化旅游的展示体系,应该是体现民族精神,符合国际标准准则,利用现代技术的文化展示。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8;F5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和平;;论历史环境中非物质形态遗产的保护[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2期

2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3 张忠培;;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在“2009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的发言[J];东南文化;2010年01期

4 夏晓伟;;考古与遗址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两个定位[J];东南文化;2011年01期

5 孙燕;;文化遗产诠释与展示的国际理念和规范——从“适用于考古发掘”到“遗产地诠释与展示”[J];东南文化;2010年06期

6 刘卫红;;大遗址展示理念方法问题的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2期

7 郭璇;;文化遗产展示的理念与方法初探[J];建筑学报;2009年09期

8 马彦琳;;如何推动中国式乡村旅游的发展[J];旅游学刊;2006年03期

9 陈楠;白凯;乔光辉;朴根秀;;入境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旅游产品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例[J];旅游学刊;2008年06期

10 侯兵;黄震方;徐海军;;文化旅游的空间形态研究——基于文化空间的综述与启示[J];旅游学刊;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1319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319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1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