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城齐仲簋与“丁公伐曲城”——兼说铜资源与齐国强弱的因果关系
本文关键词:曲城齐仲簋与“丁公伐曲城”——兼说铜资源与齐国强弱的因果关系 出处:《管子学刊》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山东招远曲城遗址出土的齐仲簋,是姜齐太公之子丁公吕O作器。齐仲簋的年代应属周昭王时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西周齐国铜器。《晏子春秋》有"丁公伐曲城"的记载。齐仲簋在招远曲城出土,与齐丁公伐曲城有关。《晏子春秋》的记载多属寓言故事,学界一般并不作为史料引用。曲城出土丁公所作的齐仲簋与《晏子春秋》的"丁公伐曲城"的记载暗合,证明《晏子春秋》一书并非都是向壁虚造,也应折射出一定的史影。包括齐仲簋在内的西周齐国铜器,既少又小,与宋代临淄出土的大气磅礴具有四五百字铭文的叔夷钟、旽,无疑有着天壤之别。主要原因是由于西周齐国铜资源匮乏。临朐泉头村春秋墓的发现证实临朐嵩山七宝山是齐国拥有最早的铜原料产地,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时代齐国灭莒并占领莱芜,又把这两大铜产地揽入怀中,为战国时代齐国称"雄",甚或一度称"帝",奠定了物质基础。
【作者单位】: 山东省博物馆;
【分类号】:K876.41
【正文快照】: 图一齐仲簋及铭文拓本(上为1/5,下为原大。采自《考古》1994.4)一山东招远曲城遗址是胶东地区出土两周铜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考古》1994年4期《山东招远出土青铜器》一文报道了东曲城村出土的一批青铜器,包括两件齐仲簋、两件弦纹鼎、盘、盆、甑、壶等共8件[1]。招远曲城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京彬;;寻找大型-超大型铜矿床是缓解我国铜资源紧缺的主要途径[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技术论文部分[C];1997年
2 叶锦华;芮宗瑶;孙延绵;张莓;孟祥金;;我国铜资源形势分析与铜矿资源勘查评价宏观部署建议[A];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5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3 蒋开喜;李岚;;浅谈中国铜工业现状与西部铜资源开发技术[A];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推广铜包铝母线年节约用铜50万t[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林旭;金、铜资源仍是投资热点[N];中国黄金报;2013年
2 刘京青;程水根:海外铜资源开发亟需资金支持[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3 李兴文邋罗宇凡;71亿元收购开发海内外资源[N];经理日报;2008年
4 房婷婷 吴新慧;我国需尽快建立铜资源“话语权”[N];中国工业报;2013年
5 南方证券 唐志昂;谋求铜资源短板突围之路[N];中国证券报;2005年
6 记者 孙开远 实习记者 根秋曲珍 刘仙飞;我地区已具备成为国家级铜资源基地条件[N];日喀则报(汉);2012年
7 周匀;铜资源开发面临的窘境[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3年
8 欣华;我国新增铜资源2678万吨[N];中国贸易报;2007年
9 付少华;日本境外铜资源利用模式[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10 记者 刘新海;合作开发铜资源深加工项目[N];阿勒泰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伟军;中国铜资源供应安全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周平;新常态下中国铜资源供需前景分析与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陈立铭;铜资源风险投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俊博;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中国铜资源可供性结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2 贺华;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张崇;中国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4 李鹏远;我国铜供需形势及市场机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刘莎;全球铜供需格局及中国供应构想[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334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33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