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厅墓地研究
本文关键词:花厅墓地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花厅墓地 大汶口文化 良渚文化 分期 墓地布局
【摘要】:花厅遗址位于苏北鲁南交界处,由墓葬区和居住区两部分组成。由于同时受到黄淮下游的海岱文化区和长江下游的太湖文化区的影响,其文化面貌呈现出大汶口文化因素和良渚文化因素并存的特点。因此,目前学术界对该墓地的分期、文化性质等问题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对比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相关遗址的材料,采用层位学和类型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花厅墓地进行重新分期,并在此基础上对墓地布局、葬俗、社会分化等问题进行探讨。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花厅遗址的发掘概况,对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指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第二章,墓地陶器分期与谱系。对花厅墓地的典型陶器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三期。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法,对花厅墓地一至三期典型陶器的谱系关系进行梳理,认为花厅一期主要为大汶口文化因素的陶器;二、三期时,大汶口文化因素陶器虽仍占主体,但良渚文化因素、薛家岗文化因素陶器的数量已不可忽视。第三章,多人葬与墓葬等级。以随葬玉器为切入点,并结合殉人现象和陶器等因素对墓葬进行等级划分。第四章,墓地布局观察。根据不同等级墓葬在不同时期的分布规律,可初步得出花厅墓地的社会分化状况。第五章,结语。概括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嘉;;大汶口文化[J];出版史料;2006年03期
2 韩建业;;龙邱庄文化的北上与大汶口文化的形成[J];江汉考古;2011年01期
3 马庆民,来永青;试谈莒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社会经济[J];临沂师专学报;1999年05期
4 王吉怀;再论大汶口文化的陶刻[J];东南文化;2000年07期
5 郭雁冰;大汶口文化陶符新解[J];中原文物;2000年01期
6 张志华;试论周口地区大汶口文化及其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1年05期
7 何德亮;大汶口文化的文明化过程[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杨晶;大汶口文化的骨牙“雕筒”[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01期
9 孙长初;大汶口文化“銪”符号新解[J];东南文化;2005年03期
10 王光明;试论大汶口文化的合葬墓[J];文物春秋;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邱平;王昌燧;张居中;;古陶产地研究的一点体会[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德亮;大汶口文化发现研究50年[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邢兆远;重视保护开发大汶口文化[N];光明日报;2010年
3 王吉怀 陶威娜;大汶口文化惊现罕见器物[N];中国文物报;2002年
4 记者 张建平 常璇;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胜出[N];蚌埠日报;2010年
5 ;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发掘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N];安徽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建平;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N];蚌埠日报;2010年
7 本报特派记者 王宏伟;梁王城大汶口文化考古现场探秘[N];新华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徐军 记者 王艳;被界定为大汶口文化聚落遗址[N];连云港日报;2012年
9 陈淳;文明进程研究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2年
10 刑霞;陶文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推千年[N];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聂政;胶东半岛大汶口文化早期的聚落与生业[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车亚风;花厅墓地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康瀚予;文明史视野中的大汶口文化陶文研究[D];烟台大学;2013年
3 樊榕;北阡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居民健康状况试析[D];山东大学;2013年
4 闫雪;大汶口文化人口自然结构分析及初步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5 赵敏;山东省即墨北阡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孙研;大汶口文化玉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郑铎;新石器时代大口尊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35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33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