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土遗址的可行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植物保护土遗址的可行性研究 出处:《西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对于室外土遗址而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降雨,尤其是处于潮湿环境的土遗址,土的抗水性能较差,受降雨影响大量的土遗址被雨水冲蚀、消减甚至消失。潮湿环境下土遗址保护材料还不成熟,大都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调查发现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其遗址上普遍长有茂密的植被并且保存相对较好,这些植被有草本、乔木、灌木、苔藓等,植被对防止雨水冲刷土遗址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针对遗址上长有茂密植被的土遗址,突破土遗址保护领域惯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提出采用植物保护土遗址的新思路。由于植物本身对土遗址具有双重作用,既有保护作用,也有破坏作用,因此研究植物对土遗址的保护作用十分重要,它将为植物保护土遗址的可行性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论文借鉴岩土工程、边坡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现场调查、综合分析等手段,针对降雨量大于300mm的地区,选取典型遗址在文物保护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植物保护土遗址的适用性、分析植物对土遗址的作用、评价植物现存状态是否有利于遗址的长期保存等方面对植物保护土遗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植物保护土遗址具有一定的发展适用性,并且其思路可行。虽然其方法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应用,但这种理念在汉魏洛阳城、寒窑、秦始皇陵、茂陵、杜陵等遗址上得到了尝试性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植物保护土遗址的适用条件:首先遗址上本身就长有植物,这些植物对遗址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其次雨水冲刷问题严重,对遗址的长期保存有很大的影响;第三该遗址其他保护手段技术还不成熟达不到理想的保护效果,如化学材料加固。 (3)植物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三方面因素:①遗址的类型和防护位置,如对封土遗址可考虑乔木和灌木或则乔灌木结合,而对城墙、城址类遗址只能考虑草本植物,而对遗址的斜坡面无法采用草本植物的区域可考虑苔藓或地衣类植被。②植物的选择应先考虑当地适宜的优势植物。③植物选择应充分考虑其不利因素,对根系的固土能力和植物的景观效果应综合考虑,还应考虑其种植,养护等方面。 (4)城址、城墙类遗址保护好的典型例子有以下特点:遗址上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根系分布浅;覆盖度较大,有的可达100%;植株低矮,植物整体长势一致。在满足该特点下植物发挥的有利作用大于其不利作用,将有利于遗址的长期保存。 ’(5)陵墓类遗址保护好的典型例子有以下特点: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其植株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层次分明。三者结合将其有利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将有利于遗址的长期保存。 (6)针对草本植物,根据根系深度小于70cm,植株高度小于50cm,多年生,无其它用途(如药用)四个方面进行筛选,筛选出羊草、冰草、紫羊茅、马蔺、旋覆花、白茅、狼尾草、狗牙根、阿尔泰狗哇花,狗尾草。它们满足植物保护的要求,在对遗址的作用中有利作用占主导地位,可作为土遗址的防护植物。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Q948;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民;植物保护伞[J];植物杂志;2003年02期
2 莫泽金;沈小坡;;微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与展望[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0期
3 倪汉祥;植物保护科学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信息;1998年17期
4 孔垂华;化合物、基因、化学生态学:21世纪植物保护的机会和挑战[J];科技导报;2001年11期
5 Ann Simon Moffat ,范宗理;植物保护: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J];世界科学;2002年01期
6 杨怀文;;我国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7年07期
7 李懋声;挖掘植物保护上的潜存力——(虫臣)赤星瓢銌[J];昆虫知识;1958年03期
8 唐高霞;生物工程技术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应用[J];今日科技;1998年03期
9 吴小巧;;关于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立法和保障机制的思考与建议[J];江苏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10 周彦忠;;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武云霞;;浅谈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的植物保护[A];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古菊兰;李养调;;把好检疫关,严防地中海实蝇传入[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吉志进;魏长安;;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严衡元;严浩;;园林害虫的生态治理[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赵俊生;贺沛芳;;山西省生物防治技术发展前景展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刘树玲;赵纯森;;专家系统及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A];第三届湖北湖南植保农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林;程登发;陆庆光;田U,
本文编号:1335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33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