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考古年代学四题

发布时间:2017-12-26 09:41

  本文关键词:考古年代学四题 出处:《文物》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测年 相对年代 历史年表 文化期 精密化 dating 文化类型 中国考古学 多变量 堆积物


【摘要】:在当前的考古年代学体系中,考古年代学方法可大致归为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的测年方法。作者认为,绝对年代测年方法大多根据单一变量的时间性变化测得,而以文化遗存变化为刻度的相对年代测年方法则是多变量的断代方法,其结论有很多主观的变异。其中常用的文化编年以器物排队和地层学交叉断代,可以获得时代、时期、文化和文化期(段)等不同刻度时间节点,利用时间舱中的标型器物可以将年代刻度精确到与14C测年数据相差不多的程度。在时间舱和层位关系中把握并反复验证文化编年的结果是使这类断代方法不断科学化的必由之路。而精确的历史年表更需要设计出文化编年与14C测年密切匹配的测年方案才能获得。在没有出现新的断代方法之前,严密设计的交叉断代方法或许是推动考古年代学不断精密化的一条出路。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批准号:11&ZD183)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邓州八里岗仰韶聚落研究与报告编写”(批准号:12&ZD190)经费资助
【分类号】:K85
【正文快照】: 近代考古学建立的基石之一是考古年代学的出现。近代早期进化论考古学和文化历史学研究都以(地质学、考古学的)地层学和类型学排比出来的相对年代作为年代学依据,从而初步建立了人类史前史的最基本框架。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的以碳十四为代表的一系列绝对年代断代在多方面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绪;;夏商文化分界与偃师西亳的若干问题[J];考古学研究;2011年00期

2 张弛;;理论、方法与实践之间——中国田野考古中对遗址堆积物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考古学研究;2012年0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桑栎;;考古学定位问题的反思[J];东南文化;2015年02期

2 李鹏珍;;沟通大众与考古学的桥梁——读陈星灿老师之《考古随笔》[J];黑龙江史志;2014年15期

3 陈胜前;;考古学研究的“透物见人”问题[J];考古;2014年10期

4 肖宇;钱耀鹏;;中国史前石锛研究述评[J];南方文物;2015年02期

5 杨玉圣;雷蕾;李雨霏;;二0一四年:学术-思想界的热点与重点话题评述[J];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贺君;河南省大遗址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刘文炯;水中堡[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博;地理信息系统在古代大型游牧文化遗址的应用与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2 张雅宁;古代玉舞人的舞蹈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3 陈越;宁镇地区早期农业发展研究(距今7000-2500年)[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杨小博;东周楚地玉器的分类、分期、分区和用玉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张玉艳;两广地区出土汉代灯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严江波;战国秦汉时期南盘江流域墓葬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7 余家赛;古滇国青铜器上体育信息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周晓冰;论兴隆洼文化手工业[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9 戎静侃;考古科普著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10 贾坤霖;燕山南北地区商周时期动物纹装饰短剑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绪;再论偃师商城是不准确的界标——兼答方酉生先生[J];东南文化;2003年01期

2 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第四纪科学与环境考古学[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3 靳桂云;土壤微形态分析及其在考古学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4 殷玮璋;;夏文化探索中的方法问题——“夏商周断代工程”结题后的反思(二)[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5 张雪莲,仇士华;关于夏商周碳十四年代框架[J];华夏考古;2001年03期

6 燕生东;;关于地层堆积和灰坑的几个问题[J];华夏考古;2008年01期

7 栾丰实;试论岳石文化与郑州地区早期商文化的关系──兼论商族起源问题[J];华夏考古;1994年04期

8 ;1959年河南偃师二里头试掘简报[J];考古;1961年02期

9 殷玮璋;;二里头文化探讨[J];考古;1978年01期

10 仇士华;蔡莲珍;冼自强;薄官成;;有关所谓“夏文化”的碳十四年代测定的初步报告[J];考古;198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J.Aitken;苗建民;;发光测年技术入门指南[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3年01期

2 曼努埃拉·蒙基尼;吴淑英;;让时光倒流的测年法[J];科学世界;1999年09期

3 邵会秋;;考古学中碳十四数据使用问题的讨论[J];文物世界;2012年03期

4 A·B·布雅文 ,于汇历,盖立新;采集和送交碳素测年样品的有关问题[J];北方文物;1989年04期

5 陈铁梅;;加速器质谱法(AMS)~(14)C测年原理及其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0年02期

6 方勤学,徐安武;核技术与考古学[J];中国科学基金;1998年03期

7 殷玮璋;;一项追溯中华文明起源的科学工程[J];科学;2001年02期

8 梁任又;EPR测年中样品顺磁中心的热稳定性研究[J];波谱学杂志;1994年04期

9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三七)[J];考古;2011年07期

10 刘煜;;探索不止 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原思训[J];文物世界;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莲;;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应用的测年方法——碳十四年代测定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王华;张会领;;死碳对~(14)C年代测定影响的初步研究[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韩庆芝;刘存富;刘果;段光武;赵俊玲;陈辉;;浅层地下水~3H-~3He法测年技术在石家庄市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4 董金泉;袁万明;高绍凯;保增宽;;锆石裂变径迹测年的影响因素[A];第三届(2005年)同位素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5年

5 卢景芬;何润根;蔡同茂;张仲伦;陈以健;;EPR断代方法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6 卢演俦;陈杰;尹功明;刘爱国;胡碧茹;;红外释光(IRSL)测年方法及其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7 姚琪;林秀斌;张微;;断层泥ESR测年在杭州地区断裂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韩庆芝;刘存富;刘果;段光武;赵俊玲;陈辉;;浅层地下水~3H-~3He法测年技术在石家庄市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墨宏山;;断层泥测年的年代意义及其在活动断层研究中的应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刘秀明;王世杰;张峰;;贵州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次生石英的裂变径迹测年研究[A];固体核径迹论文集——第八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郝爽;天津地调中心建立锡石测年新方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2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李佳彬;“小晶体”与地球“同龄”[N];光明日报;2014年

3 记者 张梦然;地球“瞒”了我们6千万岁[N];科技日报;201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雪莲博士;碳同位素与考古研究[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福;渤海湾海岸带~(210)Pb、~(137)Cs示踪与测年研究:现代沉积及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友兵;基于热释光技术的沉积物标样制作和沉积物测年若干基础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颍;酒西盆地酒泉砾石层的宇生核素埋藏测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同艳;混合矿物的释光特征及在年轻沉积物测年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立娜;~(14)C测年和观音阁修建史的初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郭小花;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巨型滑坡光释光测年[D];兰州大学;2012年

6 杨雪;植硅体碳十四(~(14)C)测年初探[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7 李海旭;~(26)Al/~(10)Be埋藏测年法在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应用及Al化学分析实验改进[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闫宇晶;宇生核素~(26)Al/~(10)Be埋藏测年法在新疆普鲁剖面中的验证[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方芳;水相沉积物中石英顺磁中心ESR信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凤春;LA-ICP-MS联用条件优化及在锆石U-Pb测年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36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336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6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