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后冈一期文化陶鼓初论

发布时间:2018-04-01 18:47

  本文选题:后冈一期文化 切入点:陶鼓 出处:《北方文物》2014年01期


【摘要】:后冈一期文化的陶器中发现有以泥质红陶为主,形体较大,口部多施以数周弦纹,颈下为一周鹰嘴状纽或长方形乳钉纽的所谓陶罐、陶缸或陶尖底器。根据以往对这类陶器的研究成果,应定名为陶鼓。陶鼓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其历史非常悠久,在黄河下游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黄河中游的陶寺文化发现陶鼓的数量最多,自仰韶时代至龙山时代均有发现。
[Abstract]:In the pottery of the first stage of the latter stage of culture, there was a so-called pottery pot with a mostly muddy red pottery, with a larger body, with more than a few weeks of chord lines applied to the mouth, and a week's hawkmouth button or a rectangular milk nail pin under the neck. Pottery pots or potted bottoms.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of such pottery, they should be called pottery drums. As a percussion instrument, the pottery drum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and is located in the Beixin culture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largest number of pottery drums were found in Dawenkou culture and pottery temple culture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from Yangshao period to Longshan era.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分类号】:K87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费玲伢;;新石器时代陶鼓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玲伢;;江苏新石器时代彩陶系的初步研究[J];长江文化论丛;2011年00期

2 费玲伢;;江苏新石器时代彩陶与彩陶系研究[J];东南文化;2010年06期

3 谢崇安;黄建福;;也谈细腰鼓与瑶族长鼓的源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王青;;镶嵌铜牌饰的寓意诸问题再研究[J];东方考古;2012年00期

5 倪爱武;田明中;;三门峡地区史前古人地关系初探[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6 薛新民,宋建忠;山西垣曲县宁家坡遗址发掘纪要[J];华夏考古;2004年02期

7 王仁湘;;仰韶文化渊源研究检视[J];考古;2003年06期

8 杨亚长;王昌富;;陕西商洛市东龙山遗址仰韶与龙山时代遗存发掘简报[J];考古;2009年12期

9 韩建业;;晋西南豫西西部庙底沟二期—龙山时代文化的分期与谱系[J];考古学报;2006年02期

10 田建文;零口遗存的认识问题及其它[J];考古与文物;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2 靳松安;河洛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郑州大学;2005年

3 吕学明;中国北方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铜刀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韩金秋;夏商西周时期中原文化中的北方文化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谢尧亭;晋南地区西周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韩香花;史前至夏商时期中原地区手工业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李丽娜;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申莹莹;中国新石器时代出土乐器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9 阎飞;中原古代陶瓷窑炉实验考古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莹莹;试论新石器时代陶器符号的前文字属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高兴超;黄河流域仰韶时代晚期—龙山时代陶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萍;汉水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邵明杰;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乐舞资料浅论[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霍东峰;试析“尉迟寺类型”[D];吉林大学;2004年

6 常怀颖;龙山时期至二里头早期的社会复杂化进程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7 丁兰兰;黄河中游史前刻槽盆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郭智勇;山西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分期与分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9 蔡明;陶寺遗址出土石器的微痕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罗晓艳;下魏洛遗址龙山早期文化遗存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星灿;;红山文化彩陶筒形器是陶鼓推考[J];北方文物;1990年01期

2 何德亮;大汶口文化的打击乐器——陶鼓浅析[J];东南文化;2003年07期

3 赵世纲;;仰韶文化陶鼓辨析[J];华夏考古;1993年01期

4 费玲伢;淮河流域史前陶鼓的研究[J];江汉考古;2005年02期

5 ;陕西悹县下孟村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60年01期

6 ;青海民和阳洼坡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84年01期

7 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1986年06期

8 高天麟;;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鼓辨析[J];考古学报;1991年02期

9 尹德生;甘肃新发现史前陶鼓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1年02期

10 牛龙菲;有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细腰鼓资料[J];音乐研究;198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芹;王建国;;山东广饶县五村遗址发现大汶口文化陶鼓[J];考古;1997年12期

2 王芸;陶鼓(上)[J];乐器;2002年09期

3 何德亮;大汶口文化的打击乐器——陶鼓浅析[J];东南文化;2003年07期

4 杝佩芬;;说磬[J];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年00期

5 王丽芬;;汉代乐器器类浅探[J];华夏考古;2006年01期

6 何德亮;山东史前乐器初探[J];中原文物;2003年04期

7 牛岛忧子;日本古弦鸣乐器“KOTO”上综菅生遗迹的木制品遗物比较研究[J];乐器;1997年01期

8 张汉杰;乾隆八年改款的两种典制乐器[J];紫禁城;2003年04期

9 费玲伢;淮河流域史前陶鼓的研究[J];江汉考古;2005年02期

10 牛天伟;;四川“伏羲女娲执乐器”画像略考[J];音乐探索;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汝柞;毛昭晰;;中国图腾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2 邵国田;;辽耶律羽之墓小帐壁画“伎乐图考”[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宝恒;;从山东莒县陵阳河陶符看汉字起源[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4 焦智勤;;大汶口陶文与莒地文明[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张素琳;;垣曲古城东关庙底沟二期文化装饰品和乐器的初步研究[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6 商春芳;;洛阳汉墓出土的乐舞资料概说[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陈康;;墓室壁画“散乐图”[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6辑[C];2004年

8 牛群生;;南朝萧梁五铢钱[A];西安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9 黄宗玉;潘春旭;倪婉;陈官涛;;春秋战国楚青铜箭镞的锈蚀机理研究[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邱平;王昌燧;张居中;;古陶产地研究的一点体会[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大学 邹芙都;简论青铜礼乐器的社会教育功能[N];光明日报;2009年

2 何德亮;大汶口文化发现研究50年[N];中国文物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邢兆远;重视保护开发大汶口文化[N];光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建平;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N];蚌埠日报;2010年

5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梁丽君;崧泽文化的“圆和弧边三角”与大汶口文化的镂孔陶器[N];中国文物报;2011年

6 本报特派记者 王宏伟;梁王城大汶口文化考古现场探秘[N];新华日报;2008年

7 王吉怀 陶威娜;大汶口文化惊现罕见器物[N];中国文物报;2002年

8 伊君;抚琴瑟以咏 叩钟磬而歌[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沈英甲;三峡发现人类最早的“艺术制作”[N];科技日报;2003年

10 钱卓 徐伟 韩璐;新一轮大汶口文化时期遗址调查启动[N];青岛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聂政;胶东半岛大汶口文化早期的聚落与生业[D];山东大学;2013年

2 米永盈;东周齐国乐器考古发现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贾Z,

本文编号:1696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96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3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