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论“青州模式”佛教造像的阿玛拉瓦蒂渊源

发布时间:2018-04-14 13:23

  本文选题:青州模式 + 佛教造像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4年02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朝"青州模式"造像与南印度阿玛拉瓦蒂造像系统渊源关系的讨论,指出印度阿玛拉瓦蒂造像是中国早期佛教艺术渊源的主题之一,这为进一步追寻中印早期佛教艺术的海上传播系统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een State Model" of the Northern Dynasty and the Armarawati statue system in South Indi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Indian figure of Amarawati is one of the themes of the early Buddhist artistic origins in China.This provides a new material basis for further pursuing the maritim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early Buddhist art in China and India.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第5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南印度阿玛拉瓦蒂佛教造像研究”(资助编号:2013M531444)
【分类号】:K87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沂;;山东临沂发现北魏太和元年石造像[J];文物;1986年10期

2 常叙政;于丰华;;山东省高青县出土佛教造像[J];文物;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克翘;;《五卷书》与东方民间故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王志芳;;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的组合形式与布局装饰[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崇秀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释读[J];敦煌学辑刊;2008年01期

4 高阳;;敦煌壁画中吉祥天女的服饰与中国传统服饰审美文化[J];敦煌研究;2005年06期

5 何志国;;试论河南孟津出土“老子浮屠镜”的年代以及相关问题[J];敦煌研究;2006年01期

6 李静杰;;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的形成与发展[J];敦煌研究;2007年02期

7 王瑞霞;刘华国;;山东青州广福寺遗物调查[J];敦煌研究;2009年04期

8 戴春阳;;敦煌西晋画像砖中白象内涵辨析[J];敦煌研究;2011年02期

9 赵铁丰;;对“佛本生故事”画的艺术探微[J];国画家;2012年02期

10 陈悦新;;青州地区北朝佛衣类型[J];敦煌学辑刊;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阮立;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张乐;印度湿婆造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4 邱忠鸣;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南加才让;玛尔巴译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罗希;唐代胡乐入华及审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赵玲;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8 仇春霞;西域绘画东传及本土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宝云;喻红油画作品人物与背景并置呈现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释见证(古骐瑛);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弥勒图像与信仰[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欣悦;中国猿猴绘画中的文化内涵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雯;山东地区北朝晚期菩萨造像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孙玉娟;印度佛教对中国唐代人物画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玉山;魏晋南北朝绘画构图浅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晓云;论笈多美术对南北朝后期与隋代佛教造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杨会;北朝时期青州地区弥勒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芸;唐宋时期服饰色彩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丽;曾鲸肖像画技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春和;从佛教造像看北京地区的古代雕塑艺术[J];雕塑;2003年04期

2 王恺;;江苏徐州发现北齐铜造像[J];考古;1985年07期

3 陈晓温;赵宏伟;;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发掘杂谈[J];文化月刊;1997年01期

4 夏名采;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艺术特色[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0年01期

5 李柏华;;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再次来沪展出[J];上海文博论丛;2004年03期

6 徐诚一,赵明;佛像的供养空间[J];装饰;2005年06期

7 曾莉佳;;论早期佛教造像中的神仙思想[J];美术大观;2009年06期

8 杨业芬;;“云南福星”阿嵯耶观音造像神韵[J];大理文化;2010年04期

9 肖贵田;;东方佛韵——“山东佛教造像艺术展”[J];中国博物馆;2010年02期

10 苗苗;;唐代佛教石窟造像风格的形成[J];华章;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怀清;;巍山(山龙)(山于)图山南诏寺庙遗址出土释迦、多宝佛教造像的初步研究[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茅子芳;;如何加强对宗教文物的保护[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3 蔡伟堂;;佛教造像——敦煌佛教造像的君权意识[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征;;库木吐拉GK20窟和北凉北魏早期佛教造像的比较[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何志国;;论早期佛像在长江流域的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孙秉明;宫德杰;;沂山明道专佛教造像的发掘修复与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马德;;敦煌石窟艺术的中国化与中国南系佛教艺术散论——兼论南北“丝绸之路”有关问题[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翎;;从鬼子母图像的流变看佛教的东传——以龟兹地区为中心[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李翎;;“引路菩萨”与“莲花手”——汉藏持莲花观音像比较[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霍旭初;;赵朴初先生《佛教画藏系列丛书总序》释读——纪念赵朴老诞辰100周年[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世长;从《河南佛教石刻造像》的出版 谈佛教造像资料的整理与研究[N];中国文物报;2010年

2 范达明;挖掘一口深井[N];美术报;2010年

3 金柏东;宋代温州文化艺术的繁荣[N];温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张芹 通讯员 王静;市博物馆将办佛教造像展[N];连云港日报;2008年

5 记者 刘钢 俞铮;青州佛教造像亮相柏林[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6 记者 舒晋瑜;《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为中华文化增辉[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杨春;“妙音天籁”佛像专场落槌[N];人民政协报;2006年

8 杨一苗邋耿凌楠;陕西留坝县发现隋唐佛教造像龛[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张建林 田有前;陕北富县发现一批北朝至宋代佛教造像[N];中国文物报;2010年

10 孙迪;海外藏中国古代木雕佛教造像摭谈[N];中国文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正晓;中国内地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李森;龙兴寺历史与窖藏佛教造像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赵玲;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5 吴荭;北周石窟造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刘冬梅;造像的法度与创造力[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范鸿武;云冈石窟建筑与佛教雕塑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孙志虹;净土与涅i肹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9 释见证(古骐瑛);佛教题材展览规划与效能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白文;关中唐代佛教造像的图像志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华;论唐代佛教造像的丰腴化[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2 王阳;北齐晋阳佛教造像艺术特征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年

3 肖丁;西安地区北周佛教造像及其渊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4 王雅茹;试论北齐青州佛教造像的审美风格[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5 刘鹏;北魏山东佛教造像艺术探析[D];兰州大学;2013年

6 李晓云;论笈多美术对南北朝后期与隋代佛教造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7 陈琪;青州北朝背屏式佛教造像中飞天伎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迎晓;唐代妇女佛教造像活动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董立军;青州佛教造像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10 费泳;南朝佛教造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1749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49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4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