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崧泽、良渚文化陶缸再研究——以出土情境的分析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4-14 21:50

  本文选题:崧泽文化 + 良渚文化 ; 参考:《东南文化》2014年01期


【摘要】:对崧泽、良渚文化陶缸的出土情境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陶缸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发现,陶缸的礼仪功能占居主导,它往往作为礼仪祭器参与重要的丧葬仪式和宗教活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可能还兼具实用功能,初步推断是食物加工的器具。除此之外,对陶缸与墓葬等级关联性的讨论也有助于全面认识陶缸的功能性质。
[Abstract]:The analysis of the unearthed environment of the pottery tanks in Songze and Liangzhu cultures is helpful for us to re-understand the functions and functions of the pottery tanks.It is found that the ceremonial function of the pottery vat dominates, and it often participates in important funeral ceremonies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 as a ceremonial sacrificial instru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may also have practical functions in a certain range, and it is preliminarily concluded that it is an instrument for food processing.In additi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ttery pot and the graveyard also contributes to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al nature of the pottery po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K87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向明;史前东方大口尊初论[J];东南文化;1998年04期

2 ;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M91发掘报告[J];东南文化;2010年06期

3 李乃胜;李清临;姚政权;毛振伟;;良渚文化陶器功用的初步科学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1期

4 黄宣佩;;福泉山遗址发现的文明迹象[J];考古;1993年02期

5 周润垦;钱峻;肖向红;张永泉;;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2010年08期

6 ;吴兴钱山漾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60年02期

7 宋兆麟;史前食物的加工技术——论磨具与杵臼的起源[J];农业考古;1997年03期

8 邵望平;;远古文明的火花——陶尊上的文字[J];文物;1978年09期

9 ;1987年江苏新沂花厅遗址的发掘[J];文物;1990年02期

10 陆耀华;;浙江嘉兴大坟遗址的清理[J];文物;199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惠民;近代浔商迅速崛起的原因探析[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2 孙海洲,孙玮;从地下考古看华夏文明的起源[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3 李伯谦;我国南方几何形印纹陶遗存的分区、分期及其有关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4 陈亮;;关中西部出土的西周组玉佩及相关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瑜琼;;东北地区半月形穿孔石刀研究[J];北方文物;1990年01期

6 郑建明;马翠兰;;史前小型玉璧研究[J];北方文物;2008年03期

7 王翔;中国丝绸生产区域的推移[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周书灿;;东周文献对炎黄以前古史体系的构拟——兼论科学的中国古史体系重建的方法和理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李锦山;;古史传说时代的“丘”与“虚”[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2期

10 张跃西;竹文化与旅游[J];池州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梅华全;;闽越与吴越陶瓷的比较研究[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肖梦龙;;试论石斧石(石奔)的按柄与使用——从溧阳沙河出土的带木柄石斧和石(石奔)谈起[A];1980年江苏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第二册)[C];1980年

3 黄宣佩;孙维昌;;马桥类型文化分析[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册)[C];1981年

4 宋建;;“马桥文化”试析[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册)[C];1981年

5 郭大顺;;史前玉器分区研究的启示[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6 梅华全;;闽越与吴越陶瓷的比较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林忠干;梅华全;;武夷山悬棺葬年代与族属试探[A];民族学研究第四辑[C];198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向东;中日传统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6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敏秀;中西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黄厚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10 杨前进;临汾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良渚文化玉璧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历程[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战伟;夏商时期陶大口尊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志学;唐宋时期家庭生计问题的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肖男;先秦时期的原始宗教与王权[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俊成;中国古代社会主体居民与国家权力运行的历史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6 刘丁辉;商代殉狗习俗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宋先杰;基于生命表法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古人平均预期寿命初探[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永辉;裴李岗文化植物类食物加工工具表面淀粉粒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张学军;原始体育文化的发生及其演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良义;竹工艺文化及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根富;花厅墓地初探[J];东南文化;1992年02期

2 张照根,姚瑶;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J];东南文化;1999年04期

3 赵辉;崧泽墓地随葬陶器的编年研究[J];东南文化;2000年03期

4 汪遵国;李文明;钱锋;;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掘[J];考古;1984年02期

5 吴汝祚;;山东省长岛县砣矶岛大口遗址[J];考古;1985年12期

6 栾丰实;方辉;许宏;;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第四、五次发掘简报[J];考古;1993年04期

7 周润垦;钱峻;肖向红;张永泉;;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2010年08期

8 尹焕章;袁颖;纪仲庆;;江苏邳县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次发掘[J];考古学报;1965年02期

9 何德亮;;莒县大朱家村大汶口文化墓葬[J];考古学报;1991年02期

10 张量;王守仁;;杵臼刍议[J];农业考古;198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丽娟;陈杰;;上海青浦区寺前史前遗址的发掘[J];考古;2002年10期

2 孙维昌;;上海出土新石器时代稻谷和农具[J];农业考古;2009年01期

3 方向明;;崧泽文化玉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J];东南文化;2010年06期

4 魏本雄;原始意象 良渚文化中的玉器工艺[J];上海工艺美术;2005年03期

5 赵晔;;良渚文化石器装柄技术探究[J];南方文物;2008年03期

6 张明华;;青浦福泉山遗址崧泽文化遗存[J];考古学报;1990年03期

7 杨根文;;平湖朱皇庙遗址出土图画陶罐刍析[J];东方博物;2010年02期

8 杨晶;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区史前玉璜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4年05期

9 张敏;李则斌;田名利;朱国平;费玲伢;韩建立;唐根顺;邹忆军;范玉珊;郭志委;;江苏无锡鸿山邱承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2009年11期

10 刘恒武;王力军;;良渚文化的聚落级差及城市萌芽[J];东南文化;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日辉;;良渚文化与文明时代初探[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2 邱平;王昌燧;张居中;;古陶产地研究的一点体会[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3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严文明;;中华文明起源[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敏 李则斌 朱国平 田名利 邹忆军;江苏无锡丘承墩遗址首次发现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的双祭台[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杨晶;《邱承墩》——太湖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存[N];中国文物报;2011年

3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方向明;“纪念良渚遗址发现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记者 潘剑凯;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出土30余件珍贵文物[N];光明日报;2001年

5 从容;“良渚文化”离世界遗产还有多远[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记者 周丽燕 通讯员 王洪中;浙江谋划抢救“良渚文化遗址”[N];人民政协报;2000年

7 记者 陶玮;遗址发掘古墓频现[N];嘉兴日报;2008年

8 余靖静;5000年前“大城市”啥样?考古期待久[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任建明 陆文华;良渚文化时期贫富分化已很严重[N];浙江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刘慧;走近仙坛庙文化遗址[N];浙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明建;聚落形态与玉器生产[D];山东大学;2012年

2 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郑建明;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史前文化演变轨迹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孔富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李艳红;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汪洋;广富林良渚先民体质及文化适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亮;时空与心灵间的视象[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林金鑫;综合地球物理考古方法的应用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黄厚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10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晓骏;基于良渚文化的设计实践与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2 杨月光;良渚文化陶,

本文编号:1751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51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3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