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论辽代汉人与《契丹藏》的雕印

发布时间:2018-04-15 11:01

  本文选题:辽代 + 《契丹藏》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09期


【摘要】:《契丹藏》的刊印与流布是辽代佛教史乃至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综合山西应县木塔、河北丰润天宫寺塔的《契丹藏》实物资料与辽代的文献、石刻资料,可证《契丹藏》的雕印是官方行为,主要由辽朝政府出资,其刻经机构组织缜密,总领《契丹藏》雕印者多为燕京名刹大寺的汉人高僧,如诠明、觉苑、琼煦等,并在燕京设有专门机构"印经院",设"判官"一职,总体负责佛经雕印事宜,担任此职者多为汉人,印经院又下辖各个寺院,由各寺僧人承担提点、校勘、雕印等各项具体事务。《契丹藏》雕印过程中,官方力量是主流,而民间力量也积极辅助,如众多佛教信徒以无偿施助、"有偿"赎买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各种刻经组织和刻印经文的手工业作坊则提供相应技术支持。正是辽朝政府与燕京寺院、民间的鼎力合作,保证了《契丹藏》雕造质量精良。辽朝诸帝均不遗余力地推崇佛教,是因为佛教对于消除汉人与契丹统治民族间的对立与隔阂大有裨益,汉人为辽朝佛教事业发展的主要引领者,符合辽朝长治久安的需要。
[Abstract]:The publ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Qidan Tibet is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Buddhism in Liao Dynasty an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m. It synthesizes the wooden pagoda in Yingxian County, Shanxi Province, the "Qidan Tibet" of the Temple Tower of Fengrun Tiangongsi in Hebei Province, and the documents of the Liao Dynasty, as well as the stone carving materials.The engraving seal of "Qidan Zang" is an official act, mainly funded by the Liao Dynasty government, and its engraving organization is meticulous. The chief engravings of "Qidan Tibet" are mostly high monk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of the Yenching Ming Ming, Chueh-yuan, Qiongxu, etc.In Yenching, there is a special agency, the Indo-Classical Institute, and the post of "Judge", who is generally responsible for Buddhist scripture engraving and printing. Most of them are Han Chinese, and the Indian Monastery i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various monasteries, and the monks of each temple 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posing and collating.In the process of engraving, the official force is the mainstream, and the folk forces are also actively assisted. For example, many Buddhist believers give aid free of charge, "paid" to buy the way to give financial support.Various scripture organizations and scripture engraving workshops provide appropriate technical support.It was the Liao Dynasty government and Yanjing monastery, folk cooperation, to ensure the Qidan Tibet carving quality.The emperors of the Liao Dynasty all spared no effort to promote Buddhism because it was of great benefit to eliminate the antagonism and estrangement between the Han people and the Qidan ruling nation, and the Han people were the main lead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in the Liao Dynasty, which met the needs of lasting stability in the Liao Dynast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资助项目“辽代汉族士人研究”(2014M550161) 吉林大学种子基金项目“辽代汉官群体研究”(2015ZZ007)
【分类号】:K87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瑞;内蒙古辽代文物展2002年亮相京城[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2期

2 芦海娇;;中国辽代古墓出土的木版画[J];艺术研究;2006年04期

3 许凯;;辽代佛塔建筑的历史成就[J];兰台世界;2013年07期

4 李振石;辽代三彩印花海棠盘[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6期

5 苏晋仁;;珍贵的辽代逸书[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3年00期

6 朱子方;;赞辽代雕版印刷的卓越成就[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3年00期

7 阎崇年;;山西应县辽代文物的发现对北京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3年00期

8 冯鹏生;;浅谈辽代雕版印刷独幅佛画——《炽盛光九曜图》[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3年00期

9 ;荣宝斋修复辽代经卷[J];中国科技史料;1983年01期

10 贲鹤龄;;内蒙古库伦旗发现辽代灵安州城址[J];考古;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中原;;辽代“巡贴”诸钱与寺院经济的关系[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2 薛勇;;辽代十二生肖钱钱赏析[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3 何天明;;对辽代钱币研究的几点看法[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4 孟建仁;;从兴安盟出土的几批辽代窖藏钱币谈辽代货币的发展[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5 杨敬民;玄鹰;;辽代自然风光花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6 泉舍;;辽代名泉“保宁通宝”[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7 晓康;;介绍两枚辽代吉语小花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8 张德华;;“柴册”与“捺钵”——两枚辽代大花钱考[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9 刘森;;泉学新风万里来——《辽代货币论文选集》读后感[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10 何天明;;从边境铜铁钱交易看辽代铁钱与钱币铸造[A];辽、金、西夏、元货币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邵国田;辽代雕花木弓囊[N];中国文物报;2000年

2 本刊记者 孙玉洁;叱咤风云二百年 辽代文明再惊世[N];中国艺术报;2002年

3 杨铁男;辽代娱乐活动的珍贵资料[N];朝阳日报;2008年

4 刘宝林;辽上京博物馆征集到罕见辽代残碑[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5 记者 李富;辽都故地巴林左旗新发现两处辽代窖藏[N];赤峰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凤军;辽代文化:沈阳特色文化的“金矿”[N];沈阳日报;2011年

7 李富;辽都故地巴林左旗首次发现辽代人力车壁画[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8 通讯员 杜江;和林县发现辽代古墓壁画[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9 博文;吉林发现辽代行宫遗址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陈_e华;河北平泉发现辽代石棺[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彩霞;内蒙古辽代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研究与利用[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莲;辽代墓葬出土铜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关翔宇;辽代墓志生肖纹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张倩;辽代契丹族女性首饰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兵;辽代带具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5 兰中英;辽西地区辽代佛塔艺术考古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阳;辽代铜镜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孙娟娟;辽代服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蒋飞飞;辽代玻璃制品初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9 张楚翘;辽代汉人墓葬兼容并包的艺术特征[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10 魏聪聪;辽代后族墓葬艺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753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53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6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