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出土文物的断代问题——以汉代墓葬壁画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15 18:11

  本文选题:艺术学理论 + 美术考古 ; 参考:《艺术百家》2017年02期


【摘要】:在考古学研究中,出土文物的断代主要依据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分析。地层学是根据不同文化层和遗迹单位的"叠压""打破"以及"共生"关系来确定出土遗物、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而类型学则是通过遗物和遗迹的形态时序变化确定不同文物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作为判断出土文物相对年代的基本手段,地层学和类型学在考古学研究中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毋庸讳言的是,这种断代方式也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文物遗存"共存"结构中,同一器物的新旧形态并不一定以非此即彼的前后序列关系呈现出来,它们之间常常是并存不悖的,有些旧形态甚至比新形态延续的时间还要长。由此而论,建立在地层学基础之上的类型学分析,只是确定相对年代的一种不完全归纳,其本身具有"试错"或"证伪"的性质。在实践研究层面,可能由于标准器或比照资料的不足,研究者对一些出土文物的断代往往会产生误判。文章拟就这一情形,以汉代墓葬壁画为例,讨论分析相关遗存的相对年代,并试图对出土文物遗存的断代问题提供新的学科研究视野。
[Abstract]:I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the dating of unearthed relic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rchaeological stratigraphy and archaeological typology.Stratigraphy i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chronological relationship of unearthed relics and relic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lay" and "break" and "symbiosis" of different cultural layers and relic units.Typology, on the other hand, determines the relative sooner or later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al relics by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the forms of relics and relics.As a basic means of judging the relative ages of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stratigraphy and typology undoubted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but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is method of dating also has its own limitations.One of the most obvious is that, in the "coexistence" structure of cultural relics, the old and new forms of the same object are not necessarily presented in the sequence of one or the other, and they often exist side by side and do not contradict each other.Some of the old forms last longer than the new ones.Thus, the typ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stratigraphy is only a kind of incomplete induction of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age, and it has the nature of "trial and error" or "falsification".In the aspect of practical research, due to the shortage of standard instruments or comparative data, researchers often misjudge some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Taking the tomb murals of the Han Dynas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ve ages of the related remains, and tries to provide a new subject research field for the issue of the unearthed relic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K879.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宁彬;西安地区汉代墓葬的分布[J];考古与文物;2004年05期

2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阳县文物管理处;襄阳竹条汉代墓葬、窑址发掘[J];江汉考古;2000年01期

3 刘尊志;原丰;;徐州汉代墓葬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浅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李晟;;汉代墓葬图像仙境的象征符号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4期

5 周金波;;汉代墓葬防盗手段述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张抒;;汉代墓葬出土鸱枭俑(壶)浅析[J];考古与文物;2010年02期

7 汪小洋;;汉代墓葬文字对另一个世界的描述[J];艺苑;2012年03期

8 张卓远;;木结构建筑对中原地区汉代墓葬的影响[J];华夏考古;2013年01期

9 汪小洋;;汉代墓葬绘画宗教思想的海外研究刍议[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01期

10 孙凤军;;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后新西岗子汉代墓葬[J];理论观察;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曾祥旭;;试析汉代墓葬艺术中西王母图像发达的原因[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丽梅;建三江七星岗发现汉代墓葬[N];佳木斯日报;2014年

2 记者 柯杨;一大型汉代墓葬区遭破坏[N];河南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杨阳;汉代墓葬考古还原社会历史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通讯员 沙忠平 海军 记者 郭青;安康城南曾家梁汉代墓葬发掘取得重大成果[N];陕西日报;2011年

5 贺杰;河北满城又发现汉代墓葬[N];中国文物报;2002年

6 记者 任欢 见习记者 闫珊珊;吴忠高闸镇发现汉代墓葬[N];华兴时报;2010年

7 记者 张婷婷;曹老集出土一汉代墓葬[N];蚌埠日报;2014年

8 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曹钧;辽南汉代墓葬的突出特点[N];中国文物报;2008年

9 记者 李天然;大连考古队发掘多座汉代墓葬[N];大连日报;2009年

10 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 闫勇 侯建业 江泓;山东烟台发掘一批汉代墓葬[N];中国文物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梦蕾;汉代墓葬艺术的生死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姜佰国;京津冀地区汉代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艾露露;重庆地区汉代墓葬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马云飞;宁夏汉代墓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彭浩;广东地区汉代墓葬出土农业遗存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沛;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汉代墓葬相关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刘祥辉;洛阳地区汉代墓葬壁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曹向珂;神木大保当汉代墓葬所反映的若干南匈奴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陈代玉;丹江口库区汉代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李湘;安徽地区汉代墓葬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55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55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