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
本文选题:西辽河流域 + 史前文化 ; 参考:《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本文是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辽河上游史前考古与文明起源研究”的子课题,目的是在有关国家起源方面进行综述性研究。自上世纪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相关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个案性研究,其中,有关国家起源的研究成果是较为丰富的。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西辽河流域的史前考古发现,包括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以红山系列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出各典型遗址出土的与国家起源相关遗迹、遗物,着重从礼制起源、聚落、城址、陶文和金属冶炼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试图将近二、三十年来关于西辽河流域国家起源研究的状况进行综述和分析,尽可能全面地、分门别类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此外,对涉及国家起源的人类学理论和考古学理论做了介绍,并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最后,对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思,认为研究国家起源,不能局限在国家形成的标志和国家出现在何时何地上,应当探索文明和早期国家为何起源的动力问题。希望有助于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深人开展。同时,在行文中也间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Abstract]:This paper is a subproject of Liaoning Province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s key project "the study of prehistoric archaeology and the origin of civiliza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Liaohe River",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origin of the countries concerned. Since the last century,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prehistoric archaeological work of the West Liaohe River Basin. The relevant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a large number of case studies on this issue, among which,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origin of the country are relatively rich.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rehistoric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the West Liaohe River Basin, including Xinglongwa culture, Zhaobaogou culture, Fuhe culture, Hongshan culture, Xiaoheyan culture and Xijiadian lower layer culture, and takes Hongshan series culture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Summarizing the relics and relics unearthed from various typical sites related to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focusing on the origin of etiquette, settlement, city site, pottery and metal smelting, trying to nearly two,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the West Liaohe River Basin has been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summarized in a comprehensive and classified manner as far as possible. In addition, the anthropological and archaeological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ar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further. Finally,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 study of prehistoric culture and national origin in the West Liaohe River Basin, and holds that the study of national origin should not be confined to the sig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when and where the country appears. The dynamics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early nations should be explored. 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deep research of Chinese national origi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text also occasionally put forward some of their own views.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宁;;甘青彩陶文化略论[J];中国市场;2011年31期
2 胡红伟;;玉器市场 行情看涨[J];中国拍卖;2006年10期
3 商志(香覃);李果;;港澳地区史前时代沙丘遗址的分期及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J];当代港澳;1994年02期
4 修瑭;;台东县文化之旅[J];台声;2010年01期
5 吴秋红;;形神兼备的紫砂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04期
6 ;丁树峰藏品专场[J];收藏;2011年07期
7 李政;;世界史抑或是大国史? 世界文明史抑或是大国文明史?——从近年来国内版有关著作中的世界上古史部分谈起[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纪尚坤;;巫教、宗教、礼教与先秦诸子百家之关系[J];学理论;2011年23期
9 丁杰;;论伊犁河谷索墩布拉克文化[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渡;;中国杜鹃花都——黔西[J];理论与当代;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奖励;黄春长;;老官台古土壤S0的环境考古意义与关中史前文化的发展[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安成邦;董广辉;陈发虎;;甘青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环境背景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郑国珍;;闽南史前文化初探[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范雪春;卢珊珊;温娟;;闽台史前文化的历史渊源[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平;;掀起拜城史前文化的盖头[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陈存洗;;闽北史前文化的初步考察[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德宝;;试论文物保护与利用[A];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第四——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8 巴雅尔;;蒙医放血疗术[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9 王介南;;南北朝以前江苏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10 齐国;;音乐与情[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藏族史前文化初探之佛苯的斗争[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2 周海;史前文化遗产国际高峰论坛在桂林举办[N];中国文物报;2010年
3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馆长、书记,研究馆员 周海;开发史前文化, 彰显名城魅力[N];桂林日报;2009年
4 记者 刘倩;2010中国桂林·史前文化遗产国际高峰论坛开幕[N];桂林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杰斌 实习生 唐倩霞;桂林史前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N];桂林日报;2011年
6 记者 骆展胜;史前文化遗产国际高峰论坛在桂林举行[N];广西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倩;世界聚焦桂林史前文化遗址保护[N];桂林日报;2010年
8 记者 马海涛;中日史前文化交流始于七千年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黄河鸣;壳丘头、昙石山遗址与闽台史前文化[N];福建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刘倩;2010中国桂林·史前文化遗产国际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召开[N];桂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黄厚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李艳红;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0年
5 张欣宏;蒙古族传统家具装饰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郑建明;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史前文化演变轨迹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靳松安;河洛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郑州大学;2005年
8 张帆;中国古代人群的mtDNA多态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进;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洋;考古信息在史前文化展览情景再现中的利用[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杨剑;陇东地区史前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卞学昌;山东省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序列及其与史前文化发展阶段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崔艳华;先秦玉器与玉文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刘顺;洞庭湖流域史前聚落形态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7 赵曙薇;论古代埃及和利比亚的关系(从史前文化末期到新王国)[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子文;辽东半岛南端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2008)[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路遐;俗中见乐 乐中见俗[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亮亮;归城遗址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16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816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