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秘色瓷”新解
本文选题:秘色瓷 + 秘色 ; 参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自宋代至今,人们对"秘色瓷"的确切所指不能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法门寺秘色瓷实物的出土,学界又一次掀起了秘色瓷研究高潮,但对于"秘色"涵义、秘色瓷产地等,仍未得出最终论断。综合秘色瓷产生的历史背景、法门寺出土的《物帐碑》和相应实物、历代有关研究资料等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基本判断:一、秘色不是指颜色、秘密配方、罕见珍品等。二,秘色瓷与佛教派别秘密教(密宗)密切相关,秘代表秘密教,色代表物质,密教之色即秘密教供养的器物。三,秘色瓷器指唐代皇帝用于迎送佛骨舍利的13件法器。四,认为秘色瓷产于浙江余姚上林湖越窑的说法,并无可信依据。
[Abstract]:Since the Song Dynasty, the exact meaning of "secret color porcelain" has been inconclusive. Since the 1980s, with the unearthed of the secret color porcelain in Famen Temple, the academic circles once again set off a climax in the research of secret color porcelain, but for the meaning of "secret color", Secret porcelain origin and so on, has not yet come to the final conclusion. By synthesizing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production of secret color porcelain, the unearthed tablet of the material accou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terial object, 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 materials of the past dynasties, we can get the basic judgment: first, the secret color does not refer to the color, secret formula, rare product, etc. Secondly, the secret porcelai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cret religion of Buddhism, which represents the secret religion, the color represents the substance, and the color of the secret religion is the utensils offered by the secret religion. Three, the secret porcelain ware refers to the Tang Dynasty emperor used to send Buddha bone Sherri 13 pieces of utensils. Fourth, the secret porcelain produced in Zhejiang Yuyao Shanglin Lake Yue kiln, there is no credible basis.
【作者单位】: 陕西省林业厅;
【分类号】:K87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刚;;“秘色瓷”之秘再探[J];东方博物;2005年04期
2 韩金科,卢建国;扶风法门寺塔基出土秘瓷的意义及其相关问题[J];文博;1995年06期
3 陆明华;’95“越窑、秘色瓷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J];文博;1995年06期
4 吴立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J];法音;1995年01期
5 韩伟;;法门寺地宫唐代随真身衣物帐考[J];文物;1991年05期
6 王仓西;;法门寺《供物帐》碑释疑[J];文博;1989年04期
7 韩伟;王占奎;金宪撧;曹玮;任周芳;淮建邦;傅升岐;;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简报[J];文物;198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凤磊;姜仕勋;崔伟春;李建奎;左立军;;内蒙古巴林左旗盘羊沟辽代墓葬[J];考古;2016年03期
2 姜捷;程智;;实验考古学在唐髹漆金银平脱秘色瓷碗研究中的作用及意义[J];中国生漆;2015年04期
3 路智勇;;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丝绸用金装饰工艺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5年06期
4 郭璐莎;;越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东南文化;2015年04期
5 赵云;;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出土行炉考[J];四川文物;2015年04期
6 赵永;;论魏晋至宋元时期佛教遗存中的玻璃器[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10期
7 李三原;;千古之谜“秘色瓷”新解[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8 李瑞哲;;古代丝绸之路胡商的主要交易品浅析[J];西部考古;2013年00期
9 王星;;近代以来我国古陶瓷研究历程述略[J];陶瓷;2014年02期
10 聂菲;;法门寺地宫出土内置秘色瓷漆盒应为家具考[J];文物;2014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玉兰;;浙江临安五代吴越国康陵发掘简报[J];文物;2000年02期
2 李刚;越窑衰落续论[J];文博;1995年04期
3 李刚;;《茶经》所谓的“类玉”、“类冰”问题[J];河北陶瓷;1987年04期
4 李刚;;论越窑衰落与龙泉窑兴起[J];文博;1987年02期
5 朱捷元;;唐代金银器、银铤与衡量制度的关系问题[J];文博;1986年02期
6 杨东晨;卢建国;;唐代衡制小识[J];文博;1984年01期
7 胡戟;唐代度量衡与亩里制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8 ;杭州、临安五代墓中的天文图和秘色瓷[J];考古;197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克伦;秘色瓷及其相关问题[J];文博;1995年06期
2 赵宏;秘色瓷续考[J];景德镇陶瓷;1997年02期
3 刘浩;;秘色瓷[J];对外大传播;2000年07期
4 ;也说秘色瓷[J];收藏界;2002年08期
5 郭丹英;秘色瓷新考[J];东南文化;2003年01期
6 郑嘉励;“秘色瓷”说[J];东方博物;2005年01期
7 李刚;;“秘色瓷”之秘再探[J];东方博物;2005年04期
8 冯彬妮;;精美绝伦秘色瓷[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9期
9 王宇雯;;当审美与市场一同返璞归真——高古秘色瓷现阶段投资看点[J];艺术市场;2009年03期
10 赵宏;;秘色瓷新考[J];中国陶瓷;201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浙江省博物馆 李刚;“秘色瓷”属性的实物例证[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西北大学 张璐;法门寺秘色瓷的佛教美学[N];光明日报;2011年
3 法门寺博物馆研究员 姜捷;千峰翠色:唐葵口圈足秘色瓷碗[N];人民日报;2013年
4 关山;“千峰翠色”的秘瓷[N];安徽日报;2005年
5 浙江省博物馆 李刚;古代“秘色”之谜剖析[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 赵幼强;夺得千峰翠色来[N];美术报;2013年
7 本报驻陕西记者 赵建兰;法门寺琉璃器皿的背后[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孙玉洁;六万余件中国珍宝待价而沽[N];中国艺术报;2004年
9 刘刚 冬君;瓷器里的江山[N];中国经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璐;法门寺秘色瓷与晚唐佛教密宗审美观念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璐;陕西扶风法门寺秘色瓷视觉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赵雯;渗透在越窑秘色瓷中的雕塑艺术[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826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826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