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特质文化的挖掘与开发研究——以川西古镇为例
本文选题:古镇文化旅游产品特色 + 文化遗产 ; 参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古镇本质是文化遗产,其由要素性的人文化、自然环境文化、历史文化和形态性的表现文化、价值文化交织形成的古镇文化结构体系为挖掘、开发古镇特质文化提供了路径。以此为理论,以川西古镇为例,审视川西古镇挖掘、开发,呈现诸多乱象。挖掘、开发川西古镇特质文化需要在坚持差异化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梳理、归纳、比较挖掘特质文化,将川西古镇特质文化开发为文化旅游产品特色,并积极营销古镇特质文化。为此,应当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以协调川西古镇特质文化的挖掘与开发。
[Abstract]:The essence of an ancient town is a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provides a path for excav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idiosyncratic culture of the ancient town, which is formed by the elements of human culture, natural environment culture, historical culture and formative expression 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structure system of the ancient town formed by the interweaving of the value culture. Based on this theory, taking the ancient town of western Sichu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ca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town of western Sichuan and presents a lot of chaotic phenome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differenti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cavate and develop the idiosyncratic culture of the ancient towns in western Sichuan, through combing, summing up, comparing and excavating the idiosyncratic culture, and developing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e of the ancient towns in the west of Sichuan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And actively marke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wn culture. Therefore, a unified management structure should be set up to coordinate the exca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diosyncratic culture of the ancient towns in western Sichuan.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川西古镇特质文化的发掘与开发研究”(项目编号:LYM12-06)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汝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特殊性研究——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2 王朝辉;;洛带古镇的开发模式与思考[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4期
3 张晓林;;黄龙溪古镇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中国商贸;2011年11期
4 李建;刘洋;;对于洛带古镇文化定位的再思考[J];中国商贸;2011年24期
5 冯辉;关于文化的分类[J];中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李继先;;企业文化结构层次新论[J];中州学刊;2010年06期
7 万健;卢忠菊;赵烨烨;;文化结构视角下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洁;李伟;;桃坪羌寨农耕文化资源与旅游恢复关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3期
2 张述林;胡科翔;;古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途径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刘晓梅;梁青;;浅析《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例证的文化传播功能[J];辞书研究;2011年04期
4 张婉玉;张晓林;程思;;四川民族文化旅游扶贫SWOT分析及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5期
5 安勇;;古镇旅游开发的误区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年33期
6 郑灵燕;;关于平乐古镇地方文化、艺术保护的建议[J];黑河学刊;2010年02期
7 何俊辉;;基于市场导向的创业教育文化取向研究[J];教学研究;2012年03期
8 邓小艳;;文化传承视野下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路探讨[J];广西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9 陈晶晶;程红帅;;大学文化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7期
10 邓小艳;;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申素熙;茶文化产业相关概念及对茶文化商品的消费者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李成恩;同分异构视阈下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松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别金花;梁保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08年06期
3 马华维;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对一国有大型电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3期
4 黎永泰;企业文化管理初探[J];管理世界;2001年04期
5 金颖若;试论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6 王汝辉;刘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内生困境及治理路径——基于资源系统特殊性的深层次考察[J];旅游科学;2009年03期
7 傅红,罗谦;剖析会馆文化 透视移民社会——从成都洛带镇会馆建筑谈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4期
8 王雪梅;论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保护与利用[J];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03期
9 张晓林;杨一;;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校园课程化研究——以黄龙溪学校引入“火龙灯舞”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振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黄华新 陈宗明;[N];光明日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庆;;多维视野中的文化遗产[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2 谭婷婷;;浅谈旅游产业中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宗教文化旅游为例[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3 ;李堂堂副主席在全区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11期
4 罗西亚;;借东风 促融合 谋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动向点评[J];文化月刊;2010年05期
5 张涛;;成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构思[J];大家;2011年16期
6 ;佛教文化:新世纪云南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亮点[J];思想战线;2000年05期
7 杨旭涛;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03期
8 刘淑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福州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福州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9 苏林忠;;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再论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战略[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年07期
10 吴仙云;;鄂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德芳;;阳明文化与贵州现代旅游[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2 卜晓婷;;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融入高科技[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庆利;;旅游开发亟需创意文化注入[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4 张嘉兴;;合理的旅游开发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最好保护[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5 林泽龙;;创建中华圣贤文化博览园 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关于打造文化“航母”、将海口建设成“中华圣城”的建议[A];当代海南论坛’2011秋季峰会——文化体制改革与海南文化发展论文集[C];2011年
6 徐涛;;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海口文化发展策略浅议[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7 李小刚;秦勇;刘林;赵波;;以体育为载体着力打造自贡盐文化的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七辑)[C];2014年
8 杨连科;;天水宝鸡发展文化产业城市间合作模式初探—金融视角[A];宝天论坛论集[C];2013年
9 宋婉琴;刘平海;贾占军;李卉;;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以宝鸡为例[A];宝天论坛论集[C];2013年
10 李阳;王焯;;以文化产业促进我市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彭溢;挖掘地域特色文化 彰显龙江旅游魅力[N];黑龙江日报;2006年
2 李魏;寻求文化与旅游的嫁接[N];青岛日报;2006年
3 李徽邋实习生 李英;我区文化旅游产品又添新丁[N];宁夏日报;2008年
4 市委党校课题组课题组 成员 张孟元 陈丽娜 林西召 王莹;衡水文化品牌 创新发展研究[N];衡水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安宁 苏保伟 李军;星海湖文化产业“显山露水”[N];宁夏日报;2009年
6 周安茂;建好本土特色文化 推进恩施旅游发展[N];恩施日报;2009年
7 永清县旅游局 索中学;挖掘文化内涵 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业[N];廊坊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陈茁 冻凤秋;叫响文化品牌 建设文化强省[N];河南日报;2010年
9 市文明办 贺耀辉;文化是旅游新经济增长源[N];鞍山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黄蔚;勾勒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宏伟蓝图[N];贵州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超功;文化旅游产品评价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2 唐静;甘孜藏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戴志伟;访沪游客选择文化旅游产品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张莉;“金牌·老山西”文化旅游产品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5 苟雪芽;滇川藏交接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景岭;旅游开发中和文化内涵及展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吕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唐峰陵;永州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解兰兰;文化旅游类韩译汉翻译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D];烟台大学;2013年
10 陈峰;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及推广[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67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967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