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道教造像再考察——以造像碑为中心
本文选题:道教美术 + 造像碑 ; 参考:《考古与文物》2015年04期
【摘要】:本文对北朝道教造像碑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分期,在此基础上,对北朝道教造像碑主尊造像与魏晋壁画墓墓主形象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道教造像样式应来源于传统文化因素的观点。最后,通过实物与同时期道经中有关尊神名号、衣冠制度等文献的对比,认为早期道教造像系统具有较强的民间性。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further refinement and staging of Taoist statues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statues of Taoist statues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and the images of the tombs and tombs of the murals of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view that Taoist statues should come from traditional cultural factors. Finall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aterial object and the literature about deity name and dress and crown system in the same perio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arly Taoist image system has strong folklore.
【作者单位】: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分类号】:K87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世哲;;关于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三世佛与三佛造像诸问题(一)[J];敦煌研究;1992年04期
2 李静杰;佛教造像碑分期与分区[J];佛学研究;1997年00期
3 洪晴玉;;关于冬寿墓的发现和研究[J];考古;1959年01期
4 胡文和;;陕西北魏道(佛)教造像碑、石类型和形象造型探究[J];考古与文物;2007年04期
5 宿白;;朝洰安岳所v|s亩琗筟J];文物参考资料;1952年01期
6 吴y=骧;;酒泉、嘉峪关晋墓的发掘[J];文物;1979年06期
7 张朋川;;酒泉丁家闸古墓壁画艺术[J];文物;1979年06期
8 孙机;;羽扇纶巾[J];文物;1980年03期
9 韩孔乐;韩兆民;;宁夏固原北魏墓清理简报[J];文物;1984年06期
10 丁明夷;;从强独乐建周文王佛道造像碑看北朝道教造像[J];文物;198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林;;汉魏辽东壁画墓分区与分期研究[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秦臻;;四川渠县新发现东汉石兽及相关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才方;;略论六朝时期的南方玄学[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马利清;;关于匈奴人种的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赛;;任f 仕履考[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9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10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世哲;关于北朝石窟千佛图像诸问题[J];敦煌研究;1989年03期
2 肥XZ隆;莫高窟第275窟交脚菩萨像与犍陀罗的先例[J];敦煌研究;1990年01期
3 温玉成;公元1至3世纪中国的仙佛模式[J];敦煌研究;1999年01期
4 石松日奈子,刘永增;关于陕西省耀县药王山博物馆藏《魏文朗造像碑》的年代──始光元年铭年代新论[J];敦煌研究;1999年04期
5 温玉成;孔望山摩崖造像研究总论[J];敦煌研究;2003年05期
6 杨伯达;曲阳修德寺出土纪年造象的艺术风格与特征[J];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年00期
7 张宝玺;;甘肃泾川王母宫石窟调查报告[J];考古;1984年07期
8 钟坚;试谈汉代摇钱树的赋形与内涵[J];四川文物;1989年01期
9 周克林;摇钱树为早期道教遗物说质疑[J];四川文物;1998年04期
10 张善熙,姜易德,屠世荣;成都凤凰山出土《太玄经》摇钱树探讨[J];四川文物;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凇;;以长安为中心的早期道教造像——中国道教雕塑述略之一[J];雕塑;2009年02期
2 程群;张明学;;哲思与审美观照中的道教造像艺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李凇;;关中及北方的隋代道教造像——中国道教雕塑述略之二[J];雕塑;2009年03期
4 张敏超;;关中地区道教造像艺术特点[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02期
5 刘连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中国道教造像[J];中原文物;2013年02期
6 胡文和;曾德仁;;四川道教石窟造像[J];四川文物;1992年01期
7 李凇;关中一带北朝道教造像的几点基本问题[J];新美术;1997年04期
8 纳光舜;道教造像的艺术特色[J];中国道教;1998年02期
9 宋仁桃;;量词“铺”与唐道教造像[J];中华文化画报;2009年08期
10 李远国;大足石刻道教造像渊源初探[J];四川文物;1986年S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彬彬;造像记:造像背后的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肖晓;关中北朝道教造像碑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2 丁若凡;浅析道教造像世俗化的艺术特色[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年
3 王芳;清代湖南地区道教造像[D];湖南大学;2013年
4 陈池;湖南明清宗教木雕造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73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973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