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美国乡村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8-06-10 05:00

  本文选题:乡村历史建筑 + 国家公园管理局 ; 参考:《中国农史》2014年04期


【摘要】:最初美国人对乡村历史建筑的保护源于爱国热情。然而,随着城市化及现代科技弊端的逐渐显现,美国乡村历史建筑保护的理念也被逐渐扩大,在保护文物价值的同时强调文化价值、景观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的综合保护。在保护机构方面,美国设置了一套从联邦到州,从内政部到农业部的一套责权明确、相互协调的保护体制,切实地保障了各项乡村历史建筑保护的政策法规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推行。此外,美国还通过财税激励措施鼓励私人参与乡村历史保护,从而实现了参与主体的最大化。当前我国乡村正经历着一场现代化及城镇化的巨大变革,在此过程中,乡村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可以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美国乡村历史保护的思想及制度标准,实现对我国乡村历史建筑及相关历史景观、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Abstract]:The protection of rural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first stemmed from patriotic zeal. However, with the gradual emergenc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drawback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ncept of protection of rural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gradually expanded, emphasizing the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value, landscape valu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value while protecting the value of cultural relics. In terms of protection agencies, the United States has set up a set of well-defined and coordinated protection systems from the federal to the state, from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to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historical buildings have been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In addition, the United States encourages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rural history conservation through fiscal incentives, thus maximiz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ain body. At present, the countryside in our country is undergoing a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historical buildings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we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thought and system standard of American rural historical protection, and realize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our country's rural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related historical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课题: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KYZ200904)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苏教社政[2010]1号)
【分类号】:K88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贝弗莉·阿尔伯特 ,臧尔忠;美国历史建筑和遗址的保护[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焦怡雪;美国历史环境保护中的非政府组织[J];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3 王云才;石忆邵;陈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李和平;;美国历史遗产保护的法律保障机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年04期

5 李根蟠;;农史学科发展与“农业遗产”概念的演进[J];中国农史;2011年03期

6 黄颖;王思明;;历史农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J];中国农史;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明玉;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D];复旦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志忠;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2 沈志忠;;农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农业科技体制化建设[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3 陈晓刚;荣侠;林辉;;景观文化研究进展及前沿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4 汤羽扬;从忠县、石柱县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谈三峡工程地面文物的保护[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5 张鲁宁;;1812年战争对美国内战影响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陈玉福,刘彦随,阎建苹;论我国草原牧区畜牧业与乡村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7 王云才;;基于景观破碎度分析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保护模式——以浙江诸暨市直埠镇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1期

8 王振健,邓良基,夏建国;四川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平衡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1期

9 李婷;陈力;关瑞明;;传统民居中的生态适应性——兼论哈桑·法斯的类设计实践[J];福建建筑;2007年09期

10 尹晓红;;我国住房市场化现状的宪法学反思[J];法治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徐大岭;覃远建;;喀斯特乡村水族民居文化研究——以贵州荔波县为例[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大岭;覃远建;;荔波喀斯特地区水族民居文化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3 李婷;陈力;关瑞明;;传统民居中的生态适应性——兼论哈桑·法斯的类设计实践[A];第三届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华;刘加平;赵西平;何梅;岳鹏;;关中地区乡村民居夏季热工性能分析[A];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进展——2007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黄亚平;林小如;姜珊;;武汉江滩文化景观塑造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魏菲宇;李运远;;浅析城市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表达——以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城市景观带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园林规划)[C];2012年

7 陈少牧;胡娟;;保护农村历史文化资源 推进旅游事业健康发展——以福建省泉州市晋江福全村为典型个案[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8 陈奕凌;王云才;;基于生态视角的城郊村镇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4年

9 黄博;;“鱼与熊掌”的取舍艺术——对我国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的反思[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文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广雷;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姚朋;现代风景园林场所物质的表征及构建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赵立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倩;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群;西北荒漠化地区生态民居建筑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梁锐;西北生态民居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芳;历史文化视角下的内陆传统城市近现代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虎;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奉婷;贵州麻山地区格凸河流域苗族村寨实态调查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2 邢西玲;城镇化背景下西南历史城镇文化景观演进与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徐建欣;广州增城绿道对传统村落景观整合方式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祁小强;景迈芒景传统聚落景观形态保护与价值传承[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忠伟,王仰麟,彭建,王晓东;区域文化景观旅游持续开发的景观生态视角——以绍兴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2 贝弗莉·阿尔伯特 ,臧尔忠;美国历史建筑和遗址的保护[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贝弗莉·阿尔伯特 ,英若聪;重要建筑及遗址的文物保护档案问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苏伯民;;国外遗址保护发展状况和趋势[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01期

5 王云才;陈田;郭焕成;;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与整体保护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6 王云才;李飞;陈田;;江南水乡古镇城市化倾向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乌镇、西塘、南浔三镇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7 李秀清,李宏松;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古迹的价值评估(一)[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02期

8 李秀清,李宏松;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古迹的价值评估(二)[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03期

9 谢庚龙;定性定量估计文物古迹的内在价值[J];城市规划;1990年06期

10 阮仪三,邵甬,林林;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中国文物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怡涵;;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初探[J];美术大观;2010年08期

2 张文s,

本文编号:2002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002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8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