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浅析文化自觉性在古村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8-11-17 16:11
【摘要】:正古村落广泛分布于我国整个疆域,一直被誉为"传统文化的明珠"、"民间收藏的国宝",充分显示了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孕育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批不可移动文物作为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遗留给后人,在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中,传统文化的发扬显得尤为明显。几千年以来,中华文明得以不间断的连续和保持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文化习俗的不断传承,生动记录农耕时代遗留的历史记忆和劳动创造。而古村落在这文明传承之中所起到的作用价值,是承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载体。无论时代的变迁、还是不同种族文明之间的碰撞,只要一个稳定的生活文化聚居地的存在,文明总能以不同形式的保留传承下去。
[Abstract]:The ancient villag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whole territory of our country. They have always been praised as "pear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treasures of folk collection", which fully show the long history of farming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and breed the rich and colorful Chinese nation. Extensive and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group of immovable cultural relics as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left to future generations, in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why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maintained is the continuous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customs, which vividly records the historical memory and labor creation left over from the farming era. The value of ancient villages in this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carry o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No matter the change of times or the collision of different ethnic civilizations, civilization can always be preserved in different forms as long as a stable living and cultural settlement exists.
【作者单位】: 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培林;;新农村建设中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老区建设;2008年21期

2 卞白平;;新时期古村落的发展和经营[J];今日国土;2009年04期

3 尹卫国;;古村落 中国文化之根[J];国学;2011年11期

4 王旭;孙春生;;古村落文化传统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青春岁月;2013年19期

5 ;“广东十大最美古村”颁奖盛典举行[J];神州民俗(通俗版);2013年01期

6 孔岚兰;古村落的现状不容乐观[J];城乡建设;2003年09期

7 陈汉波;;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J];资料通讯;2003年01期

8 刘晓路;;“中国古村落保护”国际高峰论坛在浙江举行[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4期

9 周志雄;;文化视野下的古村落建设——以俞源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0 秦筑;;古村落真实性保护与发展的冲突与协调[J];小城镇建设;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让更多的人参加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A];中国古民居保护和利用(苏州)论坛资料汇编[C];2006年

2 黄涛;;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以浙江省楠溪江流域苍坡古村为个案[A];第二届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创新学术论坛会刊[C];2010年

3 傅立德;;湘南古村落的特色与保护——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宏刚;;偏远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动力机制研究[A];《民族遗产》(第2辑)[C];2009年

5 侯仰军;;城镇化进程中的古村落保护[A];风从民间来:“追寻中国梦”采风文论集[C];2014年

6 刘文娟;;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初探[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7 张舵;高文杰;李小玲;;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地扪侗寨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C];2014年

8 李禹辰;罗述龙;;浅议都市古村落保护与再生——以深圳市宝安区古村落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都荧;;从沙溪寺登街复兴项目看民族古村落的保护[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彦丹;张玉钧;;基于古村落保护的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以山西省南安阳村为例[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凯;让古村落“活”起来[N];农民日报;2005年

2 记者 黄翊华;古村落保护要走法治路[N];苏州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黄翊华;古村落遭遇“特色危机”[N];苏州日报;2005年

4 卢迎春;走出古村落保护误区[N];苏州日报;2005年

5 张立行;借助社会资金保护古村落[N];文汇报;2003年

6 张立行;古村落成旅游新亮点[N];文汇报;2003年

7 金涛;古村落保护:热闹中的忧思[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张景华;广东:为古村落造“家谱”[N];光明日报;2007年

9 沈洋 林艳兴;别让“旅游热”掏空古村落[N];华东旅游报;2006年

10 沈洋;正视古村落城市化威胁[N];今日信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怀玉;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郑亮;湘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智启;古村落的认定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玉;基于村民对古村落文化认知度调查的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钟成;济南方峪古村落调查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3年

6 王晓宁;临沣寨古村落景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邹青宏;山东新罗古村落的环境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8 张云;旅游语境中古村落传统文化的赓延与保护[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9 黄蕊;旅游联动发展视角下的青海同仁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柯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38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338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f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