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土遗址顶部风化层加固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7 15:07
【摘要】:中国西北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表层严重风化使该地区土遗址逐渐消失殆尽。基于此,本文以糯米浆和SH作为注浆浆材在现场加固土遗址顶部薄弱风化层,通过微型贯入仪、红外热成像仪、声波仪等仪器及模拟雨淋试验检测加固后的力学强度特征及耐久性能。并在室内制作重塑样测量单轴抗压强度、波速、崩解速率与现场实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SH加固后的土遗址表面抗压强度、抗水侵蚀能力均优于糯米浆的加固效果。当注浆孔径为25mm时,各浓度浆液渗透半径最大。用2%SH浆液加固后,抗压强度提高了2.6倍,抗崩解能力提高了1.63倍,因此2%SH浆液可以作为防风化加固材料最佳选择。
[Abstract]:Arid climate, ba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evere weathering on the surface of northwest China make the earth ruins disappear gradually in this area.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uses glutinous rice slurry and SH as grouting material to reinforce the weak weathering layer on the top of the site, through micro-penetration instrument,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Acoustic instrument and simulated rain test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and durability after reinforcement.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wave velocity and disintegr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with the field test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water erosion resistance of soil sites strengthened by SH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glutinous rice pulp. When the grouting pore diameter is 25mm, the penetration radius of each concentration slurry is the largest. After strengthening with 2%SH slurry,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anti-disintegration ability are increased by 2.6 times and 1.63 times respectively. Therefore, 2%SH slurry can be used as the best choice for anti-weathering reinforcement material.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K16B02) 文化遗产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2013-YB-SQ-120)资助
【分类号】:K878;TU74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峗;;土遗址加固保护概述[J];土工基础;2009年05期

2 杨学祥;袁万红;;膨胀土地区土遗址病害分析[J];河南科技;2010年03期

3 张金风;;土遗址保护中的加固过程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年01期

4 闫增峰;王江丽;董俊刚;刘克成;尚瑞华;;西安土遗址保护环境创造实践与研究进展[J];建筑与文化;2014年03期

5 王卓;;土遗址保护锚固技术研究现状[J];丝绸之路;2012年08期

6 赵海英,李最雄,韩文峰,王旭东,谌文武;西北干旱区土遗址的主要病害及成因[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2期

7 王峗;;土遗址损害形式和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8 崔凯;谌文武;韩琳;王旭东;韩文峰;;干旱区土遗址掏蚀区土盐渍劣化与风蚀损耗效应[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9 陈婕;;浅析土遗址保护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方式[J];四川建材;2012年02期

10 陈婕;;综述土遗址保护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山西建筑;2012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双林;杨颖亮;杨宪伟;原思训;;潮湿土遗址加固保护材料的初步筛选[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周环;张秉坚;李最雄;王旭东;;潮湿环境土遗址的防水与加固保护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克彪;;土遗址搬迁保护技术研究——南京市“江东门遗骸遗址”搬迁保护技术[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双林;杨颖亮;原思训;;潮湿土遗址加固保护材料的初步筛选[A];文物科技研究(第二辑)[C];2004年

5 王旭东;李最雄;郭青林;;干旱环境下土遗址防风化加固室内实验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周环;张秉坚;李最雄;;用潮汽固化有机硅材料保护潮湿环境土遗址[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最雄;;我国古丝绸之路土遗址保护加固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于龙龙;王菊琳;张金凤;;土遗址加固材料性能及加固效果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周双林;于占海;付春江;周之镭;;山海关夯土长城保护棚架及相关问题[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苏贤哲;胡道道;;基于Fenton试剂加速TEOS交联土壤团粒的新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志娟;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取得突破[N];甘肃日报;2009年

2 课题承担单位:敦煌研究院;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胡唯元;新保护技术:为土遗址“强身健体”[N];科技日报;2008年

4 李最雄邋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我国土遗址亟待抢救加固[N];科技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奇锋;土遗址保护 水知道答案[N];广东科技报;2011年

6 敦煌研究院 李最雄;抢救古丝路濒危土遗址[N];科技日报;2002年

7 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 曹岳森;回填在土遗址保护领域的适用性分析[N];中国文物报;2007年

8 记者 李峰;国家壁画与土遗址保护技术中心通过验收[N];甘肃日报;2013年

9 记者 郭桂香 特约记者 庞博;大型土遗址保护专家研讨会在西安召开[N];中国文物报;2005年

10 通讯员 陈伟;全国首例土遗址文物保护综合监测项目在库车进行[N];新疆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世彬;直流电场抑制潮湿土遗址毛细水上升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周环;潮湿环境土遗址的加固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李敏;潮湿状态土遗址的斥水—碳化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孙满利;吐鲁番交河故城保护加固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国强;土遗址化学加固效果评价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夏婷婷;新疆土遗址价值构成及评估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3 徐新新;土遗址博物馆光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许江涛;土遗址博物馆室内空气品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邬雪江;土遗址病害评估模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6 司马高飞;微型竹锚杆加固潮湿环境下土遗址的试验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7 高延生;潮湿环境下土遗址化学加固试验的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8 欧阳先庚;土遗址加固保护无损检测中温度场与应力场的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王南;夯筑土遗址木锚杆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贾付春;中原地区潮湿土遗址保护理念探索与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71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471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2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