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上林里铜剑和日本平原村铜镜论中国古代青铜工匠的两次东渡
[Abstract]:In the three countries of East Asia,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re were not only various forms of cultural exchanges in ancient times, but also the movement of people many tim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pper sword found in Shanglin, Quanzhou County, South Korea, and the copper mirror unearthed from Tomb No. 1 in the Plain of Fukuoka Prefecture, Japa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ime and route of Dongdu Korean Peninsula and Japanese islands by ancient Chinese bronze craftsmen. It is a kind of research idea worthy of attention to explore the movement and communication of people in ancient East Asia, especially the cul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ellow Sea region and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road around the Yellow Sea through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分类号】:K87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云翔;;汉代尺度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J];东南文化;2014年02期
2 王仲殊;;关于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的问题[J];考古;1981年04期
3 安志敏;;长江下游史前文化对海东的影响[J];考古;1984年05期
4 蔡凤书;;古代中国与史前时代的日本——中日文化交流溯源[J];考古;1987年11期
5 白云翔;;试论东亚古代铜镜铸造技术的两个传统[J];考古;2010年02期
6 林寿晋;;东周式铜R嵆趼踇J];考古学报;1962年02期
7 敖承隆;;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64年02期
8 ;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J];考古学报;1982年01期
9 靳枫毅;;论中国东北地区含曲刃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下)[J];考古学报;1983年01期
10 肖梦龙;;吴国青铜兵器研究[J];考古学报;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琳仪;信阳竹书与《墨子》佚文[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何丽华;东汉封君之封地地理分布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朱华东;;吴越式青铜剑起源与发展初论——以吴越早期剑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4 贾兵强;;楚国粮食产量测算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5 何琳仪;;楚币六考[J];安徽钱币;2001年02期
6 李正庚;;秦朝书法教育摭谈[J];书画世界;2008年04期
7 朱冠艾;中国古代铜镜的铸造技艺及其社会功能[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刘平生;安徽南陵西周硫化矿冶铜技术的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9 孙继;陈程;;纪南城大遗址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卜箕大;;关于韩国青铜器时代上限及几个问题[J];边疆考古研究;2002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杰;;赵太后玺新释新证——赵史笔记之一[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2 陈松长;;连云港海州双龙汉墓出土汉代漆尺彩绘图像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和惠;;“寿春”铅钣冥币辨伪[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4 ;高邮天山汉墓发掘的意义[A];1980年江苏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第三册)[C];1980年
5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萧红颜;;居丘、起坟与筑台[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张怀通;;由“允哉”看《逸周书》相关篇章的制作时代[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8 刘彬徽;;古史分期与楚国社会形态的思考[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9 朴玉顺;;沈阳故宫建筑大木构件的权衡[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10 张如青;丁媛;;出土简帛涉医文献概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4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宋佳;经方50味药物在明代13位医家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宋延强;金元四大家对经方50味常用药物的临床用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左建;士与礼—春秋知识阶层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海宇;山东汉代碑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闵胜俊;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铭文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黄子文;辽东半岛南端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2008)[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为;东周时期楚国都城形制研究[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0年
5 尹志强;晋系玉石文献词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慧智;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铜镜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白洋;战国秦汉武关道军事地理论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强;成周、王城之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媄生力;秦楚同形字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蒋少华;六朝江东佛教地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云翔;汉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考古学观察[J];北方文物;2001年04期
2 肖梦龙;镇江博物馆藏商周青铜器——兼谈江南吴器的地方特色[J];东南文化;1988年05期
3 江苏省丹徒考古队;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发掘报告[J];东南文化;1988年Z1期
4 曹锦炎;浙江出土商周青铜器初论[J];东南文化;1989年06期
5 刘兴 ,刘建国;溧水凤凰井春秋土墩墓[J];东南文化;1989年Z1期
6 杨深富;王仕安;;山东日照汉代海曲史考略[J];东南文化;2005年06期
7 ;越王剑的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8 王士伦;朱伯谦;;浙江绍兴漓渚考古简报[J];考古通讯;1955年05期
9 王仲殊;;汉代物质文化略说[J];考古通讯;1956年01期
10 张鑫如;;长沙东郊雷家嘴东汉墓的清理[J];考古通讯;195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建军,马桂莲;固原青铜文化发现与研究综述[J];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2 刘连强;建国以来冀北北方青铜文化发现与研究[J];文物春秋;2000年06期
3 杨建华;冀北周代青铜文化初探[J];中原文物;2000年05期
4 江冰;灿烂的铜文化[J];文化时空;2002年03期
5 刘恩元;贵州古代青铜冶铸工艺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史料;2002年04期
6 杨帆;试论金沙江流域及云南青铜文化的区系类型[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4期
7 陈显丹;凉山州青铜文化的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4期
8 张秀峰;;鄂尔多斯青铜刀上的货币[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4期
9 周志清;试论“滇”国青铜农具[J];文博;2003年02期
10 黄晓路;《盘龙城青铜文化》编后絮语[J];美术之友;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学堂;李文瑛;;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新探[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张秀峰;;鄂尔多斯青铜刀上的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3 张德光;;晋国的青铜文化[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4 周卫荣;;试论中国青铜货币的起源[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5 徐心希;;试论闽越青铜文化[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徐心希;;试论闽越青铜文化[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董振涛;张国华;;浅论中国的青铜文化[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肖明华;;滇青铜文化与汉文化在云南的传播[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李保伦;;从考古材料看古夜郎与滇东北地区的青铜文化[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杨晔;张帆;曲业华;范新;;浅析青铜纹饰对现代设计的影响[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牛世山;追寻青铜时代[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马晨;青铜重器,墙内开花墙外香[N];北京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王义根;问鼎天下[N];湖北日报;2006年
4 潘小祥;第九届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隆重开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5 记者 殷珂邋通讯员 罗蕾 陈光明;以产业带动战略推进文化转型[N];黄石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开义;云南古代青铜文化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N];云南日报;2009年
7 记者 周亚峰 通讯员 陈仟水;求精细还是要规模[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熊伟明 通讯员 罗小群;青铜王国辉映千秋[N];江西日报;2010年
9 记者 林春生;青铜文博会签约37个[N];安徽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殷珂 通讯员 曹俊 柯少杰;《中国青铜古都—大冶》首发[N];黄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石岩;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蒋刚;太行山两翼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D];吉林大学;2006年
3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友华;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杨秀侃;吴越玉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华;传统青铜酒具造型与装饰纹样的适合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2 谷朝旭;东周青铜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莹莹;商周青铜觥的整理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胜刚;辽宁境内出土的青铜刀及相关问题[D];吉林大学;2005年
6 何建木;云南青铜文化区系类型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7 张闯;新疆天山史前青铜刀的类型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虞添;骆越青铜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妙华;青铜瓿的整理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孙晓鹏;商代北方青铜文化向中原传播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18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18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