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不同窑口古钧瓷的无损鉴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3 02:37
【摘要】:钧窑是我国北方的著名瓷窑,以河南禹州市为中心,窑址遍及市内各地,为北方比较发达的重要产瓷区之一。钧瓷以窑变著称,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一直是古陶瓷研究的一个热门。虽然钧窑窑口众多,但发掘出的保存较为完整的钧窑瓷器很少。2001年发掘的刘家门窑是发掘地层较分明、历史跨度比较长的民窑。钧台窑属于官窑,1974-1975年河南省博物馆对其窑址进行了局部发掘,清理出1000余件瓷器标本;2004年春,河南省禹州市制药厂新厂落成并搬迁,原制药厂旧址进行房地产开发,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本文以2001年发掘的刘家门窑钧瓷及1974年和2004年发掘的钧官瓷为研究对象,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无损测试了这些样品的化学组成。在第三章用多元统计分析处理数据,对来自不同窑口的古钧瓷进行了无损鉴别.在第四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004年发掘钧官瓷胎釉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本文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 1、1974年发掘钧官瓷与2004年发掘钧官瓷虽属于同一窑口,但其釉料配方是有明显差异的;其胎料来源亦不同。 2、刘家门窑虽然跨越时间较长,但各期之间配方变化很小 3、04年、74年发掘钧官瓷在釉料配方上与刘家门窑钧瓷有较大差异;在胎料来源上亦不同,相对来说和刘家门窑三期前较接近。 4、从胎的微观结构上来看,04年发掘钧官瓷胎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溶蚀残骸和小的石英颗粒、粘土矿物残骸及孔洞;从胎釉结合层来看,形成了较完整的棒状莫来石,但在釉层较厚的异常区产生了大量裂缝;从釉的显微结构来看,2004年发掘钧官瓷具有钧瓷典型的液-液分相结构.
【图文】:

散布分析,MnO含量,二维


为了获得较为直观的原料特征信息,对样品的部分氧化物含量做二维散布分析,即选取两种氧化物的含量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绘制平面图。5102一 Mno,FeZO3一Mno的二维散布图分别如图3.2、3.3所示。由图3.2可以看出,04年发掘钧官瓷位于右下角,和74年发掘钧官瓷差异明显。由图3.3可以看出,04年发掘钧官瓷釉中FeZO3的含量明显高于74年发掘钧官瓷釉中FeZO3的含量,,大部分集中于平面图的右上角,两批样品能较好区分开。从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两批样品釉料配方类内关系密切,类间差异明显。

散布分析,二维,瓷釉


FeZO3一Mno的二维散布图分别如图3.2、3.3所示。由图3.2可以看出,04年发掘钧官瓷位于右下角,和74年发掘钧官瓷差异明显。由图3.3可以看出,04年发掘钧官瓷釉中FeZO3的含量明显高于74年发掘钧官瓷釉中FeZO3的含量,大部分集中于平面图的右上角,两批样品能较好区分开。从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两批样品釉料配方类内关系密切,类间差异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7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先铭;三十年来我国陶瓷考古的收获[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01期

2 李辉柄;钧窑的性质及其创烧年代[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年02期

3 秦大树;钧窑三问——论钧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05期

4 陈显求,黄瑞福,陈士萍,宋祥云,周学林,张毓俊,赵青云;宋、元钧瓷的中间层、乳光和呈色问题[J];硅酸盐学报;1983年02期

5 王芬;罗宏杰;李强;李伟东;;分相呈色陶瓷釉的特性及呈色机理[J];硅酸盐学报;2009年02期

6 陈显求;;陶瓷的显微结构及其研究方法[J];河北陶瓷;1980年04期

7 李国霞,赵维娟,高正耀,李融武,谢建忠,吴晓力,姚桂芳,黄忠祥,贾秀琴,韩松;中子活化分析在古陶瓷原料产地研究中的应用[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0年04期

8 冯松林,徐清,冯向前,雷勇,程琳,汪燕青;核分析技术在古陶瓷中的应用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年01期

9 秦大树;钧窑始烧年代考[J];华夏考古;2004年02期

10 熊燕飞;陶瓷釉的分相[J];陶瓷研究;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斌;PIXE在古陶瓷、古玻璃产地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茂林;同步辐射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温昶;钧官瓷断代和不同时期刘家门窑钧瓷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小丽;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研究古钧瓷的物理性能和呈色机理[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8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48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d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