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窑口古钧瓷的无损鉴别研究
【图文】:
为了获得较为直观的原料特征信息,对样品的部分氧化物含量做二维散布分析,即选取两种氧化物的含量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绘制平面图。5102一 Mno,FeZO3一Mno的二维散布图分别如图3.2、3.3所示。由图3.2可以看出,04年发掘钧官瓷位于右下角,和74年发掘钧官瓷差异明显。由图3.3可以看出,04年发掘钧官瓷釉中FeZO3的含量明显高于74年发掘钧官瓷釉中FeZO3的含量,,大部分集中于平面图的右上角,两批样品能较好区分开。从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两批样品釉料配方类内关系密切,类间差异明显。
FeZO3一Mno的二维散布图分别如图3.2、3.3所示。由图3.2可以看出,04年发掘钧官瓷位于右下角,和74年发掘钧官瓷差异明显。由图3.3可以看出,04年发掘钧官瓷釉中FeZO3的含量明显高于74年发掘钧官瓷釉中FeZO3的含量,大部分集中于平面图的右上角,两批样品能较好区分开。从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两批样品釉料配方类内关系密切,类间差异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7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先铭;三十年来我国陶瓷考古的收获[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0年01期
2 李辉柄;钧窑的性质及其创烧年代[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年02期
3 秦大树;钧窑三问——论钧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05期
4 陈显求,黄瑞福,陈士萍,宋祥云,周学林,张毓俊,赵青云;宋、元钧瓷的中间层、乳光和呈色问题[J];硅酸盐学报;1983年02期
5 王芬;罗宏杰;李强;李伟东;;分相呈色陶瓷釉的特性及呈色机理[J];硅酸盐学报;2009年02期
6 陈显求;;陶瓷的显微结构及其研究方法[J];河北陶瓷;1980年04期
7 李国霞,赵维娟,高正耀,李融武,谢建忠,吴晓力,姚桂芳,黄忠祥,贾秀琴,韩松;中子活化分析在古陶瓷原料产地研究中的应用[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0年04期
8 冯松林,徐清,冯向前,雷勇,程琳,汪燕青;核分析技术在古陶瓷中的应用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年01期
9 秦大树;钧窑始烧年代考[J];华夏考古;2004年02期
10 熊燕飞;陶瓷釉的分相[J];陶瓷研究;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斌;PIXE在古陶瓷、古玻璃产地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茂林;同步辐射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温昶;钧官瓷断代和不同时期刘家门窑钧瓷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小丽;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研究古钧瓷的物理性能和呈色机理[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8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4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