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家庭饲养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格勒斯派 ,苏秀菊;商代甲骨年代的测定[J];中原文物;1990年03期
2 樊宝敏,李智勇;夏商周时期的森林生态思想简析[J];林业科学;2005年05期
3 李丽娜;;试析中原地区出土夏商周时期和田玉器及其相关问题[J];西域研究;2008年04期
4 周金凤;;从考古发现论夏商周时期皖江区域农业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3期
5 毕亦痴;;夏商周服饰之经济文化初探[J];高职论丛;2011年01期
6 何成轩;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文化的南渐及其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7 金国林;试论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釜与巴文化的关系[J];四川文物;2004年03期
8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礼器艺术的发生模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01期
9 张立柱;;关于冀北山戎的几个问题[J];文物春秋;2009年01期
10 韩建业;;试论北京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谱系[J];华夏考古;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金爱秀;;汉代斗兽试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先登;;试论偃师在中国古都史上的重要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宁江英;;秦商鞅分异之术再研究[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4 赵守祥;;论寿光的文化特质[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何金铭;;天涯何处无芳草——巫其祥《陕南美食》序[A];杜牧文学成就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段宏振 任涛;河北易县七里庄遗址发现大量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存[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 蒋刚;再谈燕山南麓地区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格局[N];中国文物报;2007年
3 王巍;中国考古学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理解和运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王震中;简论邦国与王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王巍;近年来夏商周考古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下)[N];光明日报;2000年
6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韦东超;朝贡体制和分封制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7年
7 ;华夏中医源远流长[N];医药导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陶世安;夏商周断代工程大功告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曲成志;收藏古钱币先看稀有性[N];中国老年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陈斯;福建夏商周文明的再现[N];福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晓明;夏商周时期货币起源与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f3霏;夏商周时期黄河中游地区壕沟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涛;万州中坝子遗址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刘f ;试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夏商周时期文化[D];郑州大学;2006年
5 李栋;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技术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朱韬;夏商周时期长江上、中游族群分布与迁徙[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7 李建华;传统青铜酒具造型与装饰纹样的适合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沈虹;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数字化交互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9 冯鹤;阴阳五行学说与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10 李宇;试析先秦弓箭文化内涵[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73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7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