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藤花落遗址出土磨制石器研究(上)

发布时间:2020-04-02 05:02
【摘要】: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它们的制作和使用方式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连云港藤花落遗址是苏北地区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研究这批磨制石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用途对了解藤花落遗址当时的社会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连云港藤花落遗址所出土的11件石斧、107件石锛以及69件石镞、石矛,大部分属于龙山文化时期,小部分属于岳石文化时期。本文参考黄建秋提出的观察、复制实验、民族志类比与实验微痕比对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批磨制石器依次进行观察、等大绘图、摄影、微痕观察、实验考古研究、民族志类比以及岩性鉴定与石料来源地探寻。力求通过细致详实的工作,对藤花落遗址所出土的磨制石器的分类、使用方式、使用对象以及所反映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从而以此为基础,一探新石器时代藤花落先民的生活面貌。本文正文部分共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首先简介藤花落遗址及所出土的石斧、石锛、石镞与石矛。表明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藤花落遗址所出土的磨制石器的研究,试图“透物见人”窥视藤花落先民的生产力水平与社会面貌。然后介绍藤花落遗址的概况与研究简史,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表明对藤花落遗址生产工具进行研究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最后,总结国内外磨制石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对各个时期的磨制石器研究状况进行分类,从中汲取本文中所应借鉴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为藤花落遗址出土石斧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藤花落遗址出土的11件石斧。首先对石斧进行类型学分析,然后对每一件石斧进行肉眼与显微观察,再分析石斧的表面痕迹与微痕观察结果,最后结合民族学资料对石斧进行复制实验,并进行实验后的微痕验证。从而基本确定藤花落遗址出土的石斧可分为石斧与石楔两大类,而其主要的使用对象为树木。结合实验研究,石斧在使用中有可能沿装柄部位断裂。作为石楔使用时,上部也会由于敲击而发生破损与断裂。第三章为藤花落遗址出土石锛研究。针对藤花落遗址出土的107件石锛,首先对其进行类型学分析,然后对每一件石锛进行肉眼与显微观察,根据石锛的表面痕迹与微痕观察结果进行探讨分析。随后结合民族学资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石锛的使用方式与使用对象进行实验考古研究。结合实验石锛的微痕比对结果,基本确认藤花落遗址所出土的石锛用途广泛,可做为石锛、石凿、石刨等使用,而作为石凿使用的石锛又可分为开孔凿与修理凿。其作业对象也较为宽泛,包括了树类植物、竹类植物、动物等,是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具。第四章为藤花落遗址出土石镞、石矛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藤花落遗址出土的69件石镞、石矛。首先对其进行类型学分析,然后对每一件石镞、石矛进行肉眼与显微观察,分析每一型石镞、石矛的表面痕迹与微痕观察结果。随后结合民族学资料与民间走访情况进行复制实验,基本确定了石镞、石矛的分类方法与原则。并结合实验结果,发现石镞各部位在磨制时方向与方法会由于形态与厚薄的需求有所区别。同时石镞、石矛在使用方式上也有所区别,而其主要作用应为狩猎小型动物与鱼类。第五章为藤花落遗址出土磨制石器的岩性鉴定与石料来源地研究。首先通过对藤花落遗址所出土的石器工具的岩性分析总结,探讨藤花落先民在制作磨制石器时的石料选择原则与倾向。然后,通过实地考察与标本采集分析,确定了藤花落遗址可能的石料来源地,并结合以上的研究对藤花落先民的石器开发战略进行了探讨。第六章为结语部分,主要以前文的研究为基础,对藤花落遗址所处时代的生产力水平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本文的研究过程,对如何完善磨制石器研究方法上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最后,对于本文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遗憾与不足进行了阐述。并对磨制石器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图文】:

步骤,石器


逑3.2本文研究步骤逡逑本文的研究基本遵循图1.3的步骤进行。先对磨制石器材料进行观察、等大逡逑绘图从而获得石器材料的第一手观察信息。然后,进行表面与显微观察、重点对逡逑其使用痕迹进行研究并拍照记录。再根据观察的情况进行每一件石器的描述,将逡逑石器的样貌与所包含信息完整的呈现出来。逡逑在以上基础工作完成后,首先对石器的岩性进行辨别,前往藤花落遗址所在逡逑地进行石源地的调查并采集石料。然后,,对出土的磨制石器材料进行类型学分析,逡逑再结合每一型石器的肉眼与显微观察结合配合民族学资料进行使用方式与使用逡逑对象的探讨。随后进行复制实验,并通过使用前后的复制样本的微痕信息与出土逡逑材料进行比对,来验证研究的正确性。从而完整的对藤花落遗址所出土的磨制石逡逑器材料进行一番细致深入的研究。在完成以上研宄步骤后,集结为完整论文,以逡逑期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石斧,龙山文化,细部,遗址


图2.邋1藤花落遗址石斧细部名称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K876.2


本文编号:2611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11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7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