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秦陵文化遗产的虚拟艺术表现与体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4:30
【摘要】: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其展示形式与保护手段也伴随科技发展而迭代更新。在艺术发展历程中,早期人们曾利用各种媒介试图通过传统艺术形式创造虚拟的艺术感知空间与体验,进入二十世纪计算机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方式,随着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为代表的新一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构建真正意义上虚拟艺术的幻象空间成为可能。以VR为技术媒介的虚拟艺术形式,基于其独有的沉浸、想象及交互体验特性,也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重构与表现带来了创新手段。文化遗产的虚拟艺术空间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高度沉浸感的技术媒介结合独具艺术特色的视觉形式,传递历史遗迹内在的文化信息,为观众提供与众不同的艺术体验。观众作为虚拟环境中的自主体验者,由传统艺术作品中的第三方转变为文化遗产虚拟艺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观众是否在文化遗产虚拟艺术表现中得到良好的文化艺术体验,则成为评价文化遗产虚拟艺术优劣的的重要衡量标准。本文将以秦始皇帝陵(简称秦陵)文化遗产为对象进行虚拟艺术重构表现与体验研究,讨论虚拟艺术与技术发展的关系,从虚拟艺术的文化遗产应用现状出发,分析文化遗产虚拟艺术特点,研究秦陵虚拟艺术表现重构表现,建立符合秦陵文化遗产虚拟艺术展示特点的用户体验评价体系,并以此构建体验评价体系对秦陵文化遗产进行实际评估,探索秦陵文化遗产虚拟艺术表现中各要素对用户体验各方面的具体影响程度,提升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有效传承保护与展示传播。
【图文】:

复原图,大教堂,复原图,遗产


结果以《清国河南陕西旅行谈》调查报告伽兰2根据《史记》《陕西通志》等记载他帝王陵寝、建筑等数据材料出版《中国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现状年开始实施“世界记忆工程”项目,旨在通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工作,并便于文表的媒体技术成为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遗产展示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与尝试。国作室共同完成的“虚拟埃及神殿项目”验室构建了数字化虚拟圣索菲亚大教堂,交互的漫游环境,如图 1 所示。通过构建筑造型、宗教信仰、信息特征以及文化内

思维状态,沉浸感,间壁,别墅


第二章 虚拟艺术与文化遗产数字化表现分析掌握。Erwin Panovsky2认为透视有助于景象的客观化。透视是一,它缩小了物体的尺寸,将它们向后移动,或者隐藏那些在地平现的物体[14]。在二维画面中运用透视准则,将线与面进行融合现手法,以各个角度给观众暗示的感受,,改变了艺术作品原本独过构图技巧去营造将作品与观者融为一体的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878.8;TP39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剑明;;数字秦陵[J];文物天地;2002年10期

2 ;西安山寨世界八大奇迹竟成3A景区[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6年12期

3 喜子;用“科技眼”透视秦陵地宫[J];陕西审计;2003年S2期

4 刘占成;秦陵“七号坑”性质和意义刍论[J];文博;2002年02期

5 刘占成;秦陵新发现陪葬坑性质刍议[J];文博;2001年04期

6 刘云辉;;秦陵地宫之谜[J];文博;1987年01期

7 吴永琪;;铜车马修复中的几点认识[J];文博;1987年01期

8 刘占成;;秦俑博物馆西侧发现小型砖棺墓[J];文博;1987年01期

9 郭淑珍;;秦陵工程督建考[J];文博;1987年06期

10 张志军;;秦陵一号铜车马彩绘的保护[J];文博;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占成;;秦陵“六号坑”性质商榷[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2 秦陵一号铜车马复制科研课题组;;秦陵一号铜车马复制工作总结报告[A];中国文物修复通讯(第10期)[C];1996年

3 张颖岚;;秦陵百戏俑艺术风格初探[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武丽娜;;秦陵陪葬坑出土木材试论[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5 刘江卫;;浅议秦陵百戏俑的夹}5工艺[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6 德省;文笑;江卫;;秦陵地区出土秦代文物上的纹饰及特点[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7 张铭洽;;《遗产地讲解培训研究》评介[A];中国博物馆通讯(2017年07月总第359期)[C];2017年

8 承舜;;秦俑坑土遗址保护、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通过专家鉴定[A];中国文物修复通讯(第7期)[C];1995年

9 祝中熹;;礼县大堡子山秦陵墓主再探[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通讯员 庞博;秦陵博物院建成40年接待观众超亿人次[N];中国文物报;2019年

2 首席记者 轩辕杨子 记者 文艳;将与腾讯携手共建“数字秦陵”[N];西安日报;2019年

3 苏航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山寨”兵马俑侵权了吗?[N];北京日报;2017年

4 薛绪成;兵马俑仿制究竟惹了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

5 本报驻陕记者 韩宏 通讯员 刘苗;“山寨兵马俑”是否侵权引争议[N];文汇报;2017年

6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田静;秦陵秦俑研究三十年回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7 记者 陈新 实习生 姚晓庆;创新农村科技 做大秦陵文化[N];西安日报;2008年

8 ;秦陵——因和谐而更美[N];西安日报;2005年

9 文化学者 何频;咬定秦陵不放松[N];南方周末;2012年

10 马新华 李科 邢养波;文明之花在秦陵脚下怒放[N];西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维娟;秦始皇陵考古中有关产地问题的核分析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茜;秦陵文化遗产的虚拟艺术表现与体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2 许彦朝;基于WebGIS的秦陵考古信息系统实现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3 蒋丽萍;秦汉军俑服饰色彩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4 周莉莉;秦陵百戏俑坑土的性质对盐害影响[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4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14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f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